做好创新大文章,向“新”提“质”赢未来

□平波台

近日,第11期《求是》杂志刊发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强调必须继续做好创新这篇大文章,从科技创新、产业创新、发展方式创新、体制机制创新、人才工作机制创新等五个方面,对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指明了方向。

牵好创新“牛鼻子”,中国经济澎湃新动能。当前,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兴未艾,谁抢占了创新先发优势,谁就掌握了未来行业发展和国际竞争的话语权。近年来,我国科技创新成果丰硕,创新驱动新质生产力发展成效日益显现。以“新三样”产业为例,在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全球贸易整体低迷及外需持续疲弱的大背景下,凭借持续技术创新优势,去年以来我国电动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等新能源产业蓬勃发展,走俏国际市场。今年1-4月,新能源汽车、太阳能电池产量同比分别增长33.2%和18.2%,船舶、电动汽车等“中国制造”代表产品出口分别同比增长108.4%、28.3%,新动能新优势正在加快塑造。这些新产业、新产品、新模式持续成长,加速新质生产力培育,背后正是创新主导作用的持续显现,经济发展空间在新动能加持下进一步拓展。

打好创新“主动仗”,先立后破开创新局面。作为世界上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我国拥有41个工业大类、207个工业中类、666个工业小类。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是忽视、放弃传统产业,关键是聚焦创新做好文章,按照产业发展规律进行合理、科学、可持续的迭代。这其中,先立后破是重要的方法论。立就是要在创新和发展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同时,注重优化和升级现有产业和传统产业,包括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与未来产业。破就是对传统产业、旧有技术与发展模式的改造和升级,包括淘汰落后产能和过时技术,为发展新质生产力创造更多条件和空间,同时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勇于突破旧有的体制机制堵点,激发和释放经营主体的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

出好“组合拳”,向新提质赢得新未来。新质生产力的显著特点是创新,既包括技术和业态模式层面的创新,也包括管理和制度层面的创新。向新提质赢得高质量发展未来,需要打好“组合拳”。首先要加强科技创新特别是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推动产业深度转型升级与发展方式创新,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动能。其次要统筹各方资源,涵养创新的优渥生态,政府层面通过超前规划引导、科学政策支持,深化经济体制、科技体制等改革,着力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建立高标准市场体系,创新生产要素配置方式,完善人才培养、引进、使用、合理流动的工作机制,发挥市场机制调节、企业等微观主体不断创新作用,让各类先进优质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顺畅流动。

1

今日热点

小编精选

视角

热门相关:以权谋妻   完美再遇,二婚老公有点酷   超能狂兵   我能改变东西颜色   大师救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