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河:政企联动兴牛业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田勇

牛声“哞哞”,芳草青青。7月底,沿河自治县甘溪镇芭蕉村肉牛养殖基地,养殖工人熟练地操作配料、拌料、撒料等机械,精心为一头头膘肥体壮的西门塔尔牛配餐。

“去年以来陆续出栏178头订单牛,卖了300多万元。”养殖场负责人杨菲艳说,政府对肉牛产业扶持力度很大,而且有公司提供技术指导和订单收购。

沿河自治县畜牧资源丰富、发展历史悠久,养牛贩牛一直是当地群众青睐的增收渠道。2023年,该县立足资源禀赋,明确大力发展“一主两辅”农业特色产业,肉牛被作为主导产业重点发展。

当年4月,沿河引进企业并合资成立贵州西南牛城牧业有限公司,签订《沿河土家族自治县乡村振兴肉牛全产业链项目合作协议书(西南牛城)》,开启龙头企业引领肉牛发展新篇章。

“项目落地建设,是沿河构建‘一主两辅’农业产业发展格局的重要抓手。”沿河自治县委书记罗洪祥表示,沿河正强化企业联农带农作用,进一步激发群众发展肉牛产业的内生动力,带动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和群众持续增收。

西南牛城项目建设包括牛羊交易中心、现代化肉牛养殖示范基地、饲草收储中心、牲畜洗消中心、饲草种植示范基地和屠宰加工及冷链物流园、50个年出栏300头规模的镇(村)合作社育肥场、种植5万亩高产饲草等。

“沿河营商环境好,资源禀赋优,具有很好的发展基础。”贵州西南牛城牧业有限公司CEO刘红辉说,公司正发挥自身优势,立足沿河资源条件,高标准规划建设,带动农户参与产业链协作共享,助推沿河生态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

据介绍,西南牛城牧业公司负责对全县养殖户进行培训,指导牛场建设和防疫技术,提供订单母牛并回购牛犊,订单公牛犊并回购育肥牛、订单收购饲草等多种方式,提高农户养殖积极性,实现“联农、惠农、富农”。

“我们的目标是搭建一个‘肉牛超市’,让农户就近购买放心牛、健康牛。”西南牛城负责人詹国防介绍,和沿河签订肉牛全产业链项目合作协议,目的在于促进公司与农户实现效益双赢。

2023年10月,晓景乡养殖户冯青松购进80头400斤左右的肉牛进行订单式养殖。仅3个月时间,平均每头牛就增重200余斤。他说,喂养到出栏时间,这些牛按每斤12元的保底价出售,每头牛的纯利润可达2000多元。

除了订单模式,西南牛城牧业公司还为技术能力不足或无固定圈舍的农户提供代养服务。村民购买牛后,交由西南牛城全程代养并回购,所得收益农户和牛城按7:3的比例分配。

“按照每头的保底分红800元,加上政府的各项政策补助,养好一头牛的利润可达4800元。”中界镇东流村村民田应军说,这对村民来讲,确实是高收益低风险的增收渠道。

养殖合作模式多样,技术有保障、保底回购,让农户与龙头企业的利益联结更为紧密。西南牛城项目落地不到一年,该公司的小牛超市就吸引了800多户农户签订合同参与肉牛养殖,同时还为当地群众代养肉牛2120头。

政策扶持是撬动产业发展的关键。沿河采取以奖代补、项目支撑、贴息贷款扶持等措施,大力推广品种改良、疫病防控、饲草转化、检验检疫等标准化养殖技术,推动肉牛产业快速平稳发展。

在从事肉牛养殖多年的夹石镇河坝村养殖户杜显权看来,“要养好牛,关键还得种好草才行。”过去,因本地饲草规模有限,沿河的养殖户大多从外地购买草料,过高的养殖成本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群众的养牛积极性。

这几年,沿河自治县通过不断探索,提出做大做强肉牛产业,做好“草文章”,加快打造西南牛城步伐。围绕建设种植牧草养殖基地,扩大人工种植牧草、改良天然草地,保证肉牛天然的进食草料。

截至目前,沿河已成立肉牛养殖企业27家、合作社125家、家庭农场400家。2023年以来,沿河已投入肉牛贷款贴息资金300万元,撬动银行肉牛专项贷款约1.67亿元;投入450万元对人工种草进行奖补,每亩补助300元;落实“粮改饲”补助,对收储饲草按每吨不高于53元进行补助。同时,投入财政衔接资金900万元用于家庭农场种植养殖奖补,对养殖肉牛20头以上,且符合相关规定的家庭农场奖补3万元。争取“见犊补母”资金550万元,对养殖能繁母牛每产1犊成活4个月以上的,按照每头不超过1000元进行奖补。

为解决养殖户后顾之忧,沿河还制定特色农业保险方案,提供两种政策性牛保险供经营主体选择,保额分别为每头1.5万元、每头8000元,费率3%,其中财政补贴70%,经营主体自筹30%。饲草保险政策,保额1000元,费率5%,其中财政补贴70%,经营主体自筹30%。

热门相关:末日之最终战争   大数据修仙   林氏荣华   官仙   爆萌宠妃:邪帝,要抱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