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乡村,看得见摸得着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金忠秀

马场镇场边村入选贵州省“美丽家园·美丽庭院”模范乡村,普贡村入选省乡村振兴示范村;高峰镇栗木村、普马村入选贵阳市乡村旅游重点村……在贵安新区,昔日默默无闻的村庄逐渐变成城市的“后花园”,展现出全新的生活气息与风貌,村民亲身感受家乡的点滴变化,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一年来,贵安新区坚持将农村“五治”(治房、治水、治垃圾、治厕、治风)作为民生工程、作风工程,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设“四在农家·和美乡村”,各级各部门各负其责、狠抓落实,农村人居环境格局深刻重塑、乡风文明蔚然成风,繁荣城市与繁华农村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画面徐徐展开。

走进马场镇场边村,独具特色的墙绘、砖瓦围墙彰显民族风情,一幢幢二层小楼干净整洁,房屋周围还有生机盎然的庭院、菜园等。“我们整村推进宜居农房改造,重点拆除杂乱棚舍,开展庭院整治。”场边村党支部书记韩兴华笑着说,城里人来到村里都感叹“你们的农家小院好漂亮”。

农村“五治”有成效,乡村发展有活力。贵州省社区教育示范基地马场镇场边村教学点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农村社区学习中心(CLC)能力建设项目”实验点。韩兴华介绍:“我们这里是少数民族村寨。紧抓文化建设,构建文化教育发展格局,同时依托实验点的建设,大力推进农旅融合,着力建设和美乡村,探索走出一条乡村振兴的新路子。”

另一边,高峰镇建设栗木村—普马村“五治”集成暨“爽爽贵阳·旅居生活”示范带,已盘活改造旅居农房97栋。“在与群众话家常、摆龙门阵中共同商议,宜居农房改造得到了大家的支持。”高峰镇副镇长何显强说,接下来,将逐步培育一批自带当地特色的旅居产业,打造乡村旅游增长点。

如今,贵安新区农村群众逐步实现安居、美居、宜居、乐居。水环境从“管得住”向“管得好”转变,黑臭水体实现动态清零。农村垃圾从“投进去、运出来”向源头治理、分类减量转变,30户以上村民组垃圾收运体系100%覆盖。卫生厕所普及率稳步提高,厕所粪污有效处理,如厕环境大幅改善。农村群众观念从过去婚事大请、丧事大办、巧立名目多办的不良风气,转向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其他不办的文明新风,深受群众好评。

农村“五治”工作的推进,深刻塑造了人居新环境,有效激活了乡村发展新业态,全面提升了乡村治理水平。湖潮乡芦猫塘村开展“美丽庭院”评比活动,每月围绕房前屋后、垃圾分类、厕所卫生等开展评价,越来越多村民参与到“五治”工作中来,形成了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受益的良好氛围。“生活环境改善了,我们房前屋后干净整洁,住着可舒服哩!”芦猫塘村村民马明碧说。

此外,贵安新区积极探索创新文明积分制与农村“五治”累计挂钩的新模式,让广大群众切实成为乡村治理各项工作的参与者和受益者,推动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善治新格局。

湖潮乡将乡村治理的各项事务转化为数量指标,以量化管理调动村民们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性,村民从“推着干”变为“比着干”“争着干”。

党武街道龙山村结合前期推行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对文明积分制实施方案进行了调整优化。“主要是细化积分加减事项,降低起兑分数,简化考核(评议)流程。”龙山村驻村第一书记崔浩介绍,这样一来,大家参与的积极性和热情不断提高。

马场镇松林村村集体公司投资的湖畔松林农资店已于6月19日开业。“我们农资店和村里开展的‘文明示范户’积分制紧密结合,农户通过积极参与村庄治理获得的积分,按照一个积分等于一元的兑换机制,可到农资店兑换农用物资、生产用品,推动农村‘五治’等工作迈上新台阶。”松林村驻村第一书记郝磊说。

农村环境在改变,农民的生活品质和幸福感在提升。“农村‘五治’作为缩小城乡差距、造福广大农民群众的重要抓手,是统筹城乡发展示范区的亮点、特色工作之一,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民生实事。”贵安新区统筹城乡发展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继续以农村“五治”为抓手,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事接着一事办、一年接着一年干,深入推进“四在农家·和美乡村”示范区创建,切实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高乡村建设质效和乡村治理水平,让广大农民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共享发展成果。

热门相关:重生世家子   学霸,你女朋友掉了   全民女神:重生腹黑千金   重生童养媳:枭宠不乖娇妻   我的女友是丧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