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嫂”华姐的幸福生活

本文转自:人民网-河北频道

人民网记者 赵明妍

不到6点,华姐就醒了。

华姐叫谢志华,今年40岁,是一名从事家政服务的“河北福嫂”。作为“福嫂”派单老师,华姐今天要前往北京海淀区的雇主家里进行回访。简单洗漱后,她穿上西装外套,仔细拢了拢利索的短发,从石家庄奔向北京。

在河北,“福嫂”不仅仅代表着像华姐一样的家政人员,更是一张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就业“名片”,其通过向京津等地输送高水平家政服务人员,带动更多妇女掌握一技之长,实现稳定就业。

“河北福嫂”在进行课程培训。人民网记者 赵明妍摄

学好一技之长,到哪都受欢迎

中等个儿,圆脸,眼睛大大的,华姐看上去很是精神。“学好一技之长,到哪都受欢迎。”华姐日记本的扉页上写着这样一句话。

在京津家政市场,总能看到“河北福嫂”的招牌。“除了地缘相近、语言相近、饮食相近等因素外,‘河北福嫂’的专业、踏实、勤快也很受京津家庭的欢迎。”华姐说。

抢手到什么程度?“你看看我这电话。”华姐举起手机说,基本上一天一二百个电话,京津地区的占大多数,好多客户点名要“河北福嫂”,现在北京家政从业人员大概有31万人,河北籍的占了快四成,天津家政从业人员大概是13.2万人,河北籍的占接近8%。

“这个行业也得吃苦,有的‘福嫂’一头扎进雇主家,接单多,全年基本无休。当然,随着自身技能不断提升,收入也水涨船高。”华姐表示,在河北石家庄,“河北福嫂”平均月收入6000余元;在北京,平均月收入能达到万余元。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推动养老、育幼、家政等服务扩容提质。今年5月,京津冀家政行业协会签署《京津冀家政行业协同发展合作协议》,三地巾帼家政企业代表签署《京津冀家政服务输入输出合作协议》,合作空间进一步扩大,广大妇女劳动者的就业“饭碗”端得更牢、更稳。

华姐在给“河北福嫂”做培训。受访者供图

培训不是一次性,提供长久助力

在北京家政服务协会会长穆丽杰看来,河北近年来强化精准培训,持续提升家政人员能力素质,是“河北福嫂”受到青睐的根本原因。

“营养配餐、产后修复、护理手法、早教课程、催乳课程、心理辅导……这些都是一名‘河北福嫂’需要学习的基本知识。”华姐和“福嫂”们经常感叹,客户对家政从业人员的要求一直在更新,就拿做辅食举例,以前只需要美味干净,现在要营养均衡,调味品也要讲究配料科学。

从家居清洁技巧到家务管理策略,从儿童教育引导到情感沟通艺术……翻阅华姐的日记本,密密麻麻记录最多的就是家政培训的内容。

华姐记录的培训笔记。人民网记者 赵明妍摄

今年以来,河北加大对“福嫂”培训支持力度,将养老护理员、家政服务员等列为急需紧缺工种,培训补贴标准上浮10%。“同时,发挥以全国职业技能大赛金牌选手为引领的师资队伍作用,培养引进一批熟悉京津家政市场的师资力量。”河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党组书记、厅长杨燕伟说。

位于北京市丰台区的“河北福嫂”北京基地,是河北首个在京设立的跨区域家政服务输出机构。基地推动培训教材对标国家相关职业标准和培训大纲,技能标准与北京统一互认,目前已与北京市80余家家政企业、养老机构签订劳务协作协议。

“有培训助力,有政策支持,心里踏实。”华姐介绍,“河北福嫂”培训不是一次性的,许多人在实际操作中遇到问题,就会趁着客户“切换”的间隙,回到家乡的家政培训基地“回炉再训”,及时填补上“本领空白”。现在,陕西、甘肃也有慕名而来参加培训的学员,就是看上了这块就业“金招牌”。

京津冀家政服务职业技能大赛现场。河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供图

保障托底,安心发挥一技之长

今年,河北将劳务品牌培育列入全省“20项民生工程”,着力将“河北福嫂”等劳务品牌打造成高质量就业的名片。

看到新闻的时候,华姐刚为“河北福嫂”与一家北京户主成功“配对”。听着同事们讨论,华姐嘴上没说啥,私底下把新闻看了又看,脑海里不住畅想:“河北福嫂”的前景越来越好了。

小家政托起大民生。家政服务者所担当的角色不再是传统的保姆,而是延伸、细分到家政、育婴、养老等多个领域。家政服务消费模式不断丰富,变得更加自由灵活,同时也面临着监管盲区,需要加强规范引导。

为加强对“河北福嫂”的权益保障,河北广泛开展法律法规宣传教育,增强劳动者的维权意识;联合京津加快推广“员工制”管理,督促指导用工企业与“河北福嫂”签订劳动合同或服务协议,依法参加社会保险,按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健全劳动保障监察机制,维护“河北福嫂”合法权益……

在华姐日记本的背面,记录了一连串的网站——河北省人社厅官网、河北省家政行业协会官网、“河北福嫂·燕赵家政”微信公众号……华姐说,要时刻了解最新的政策,紧跟时代的步伐。“有了保障,才能安心地靠一技之长过上幸福生活。”

以前,华姐也曾为家政行业的市场认可度感到焦虑;现在,她的心态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成为‘河北福嫂’后我才想明白,有技能、好就业,高技能、就好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