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行·看振兴丨大西湾飘出谷米香

9月27日一大早,张北县大西湾乡永德堂村村民李树宽就到谷子地里忙活起来。“趁着这两天没有雨,雇了收割机抓紧抢收。”李树宽说。

今年,永德堂村试种了400亩“张杂谷”,其中李树宽就种了340亩。收割机沿着谷田快速收割,打开出仓口,“谷瀑”倾泻而下,不一会儿,拖拉机车斗就满了。“种子好,管理也到位,我这谷子长得不错,虽然还没过磅,但估摸着亩产能有700斤。”看着车斗里的谷子,李树宽脸上堆满笑容。

李树宽种的谷子品种,是张家口市农科院研发的“张杂谷6号”,具有根系发达、抗旱性强、节水、耐瘠、抗倒、高产稳产、米质优良等特性,适合在坝上地区种植。

今年是永德堂村第一年试种“张杂谷”,如何才能让种惯了莜麦、胡麻的村民接受新品种呢?为了带动村民,永德堂村的党员和种植大户扛起了“示范大旗”。李树宽作为种植大户当起了“排头兵”,村党支部书记张利也种了11亩。“党员和种植大户带头,可以更好地调动村民的积极性。”张利介绍,为了让村民安心,他们在播种前还特意邀请了张家口市农科院的专家到村进行培训,从翻地到收割,几乎对每个环节都进行了指导。

收获的季节到了,永德堂村的“张杂谷6号”没有让村民失望。初步估算,全村“张杂谷”平均亩产达700斤,按目前市场收购价每斤1.5元计算,每亩收入1050元。

“之前种莜麦、胡麻,亩产100多斤,纯利每亩也就200多元,种‘张杂谷’每亩纯利能达到六七百元。昨天是第一天收割,有20多个村民跑过来看,明年种‘张杂谷’的肯定更多,预计能达到1500亩。”张利信心十足地说。

据了解,今年在大西湾乡,有6个村试种了“张杂谷”,种植面积达到5730亩。“传统旱作物产量不高,村民收入上不去。要想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必须调整种植结构。”大西湾乡党委副书记王卫国介绍,根据坝上地区的气候特征以及土地实际情况,他们多次到临近乡镇、周边县考察,最终决定从张家口市农科院引进“张杂谷6号”,在6个村进行种植。

“现在有不少收购商询问谷子的销售价格,我们也在加紧和有关方面对接,帮助村民拓宽销售渠道,力争卖出更高的价钱。”王卫国说,明年大西湾乡将扩大“张杂谷6号”的种植面积,计划推广到1.5万亩,带动更多群众增收。(河北日报记者 王峻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