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国市纵深推进“小山变大山”改革
本文转自:人民网-安徽频道
日前,在宁国市不动产登记中心林权登记窗口,南极乡梅村村黄家村民组村民陈妍华领到了3本红彤彤的《不动产权证书》。她笑言,比拿到“房本”还开心。
与陈妍华同批拿到新证的还有其他5户村民,都是黄家村民组的山核桃种植户。这是宁国市实施“小山变大山”改革后,首批申请办理的不动产登记证,涉及8户,其中受让户6户,涉及11宗地,合计面积19亩。
“首批林地面积并不大,但涉及林农最基本的利益。”宁国市林业事业发展中心副主任吴志辉说,“承包经营权变更登记,是‘小山变大山’改革的后续工作,既是为了巩固改革创新成果,更是积极回应林农需求,让群众吃上改革后的‘定心丸’。”
宁国市山核桃种植面积超40万亩,年产干籽1万吨左右,涉及林农7.1万人。为破解“一山多户、一户多山”的山场碎片化问题,近年来,宁国市探索开展“小山变大山”试点改革,以托管承包经营为主,互换、转包、租赁等流转形式为辅,引导农户承包林地集中有效整合,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目前,已经有67个村民组实现了“小山变大山”,农户参与率超过85%。
南极乡梅村村黄家村民组共有农户19户,2023年开展“小山变大山”改革后,共有18户参与,户均减少山核桃地块4.3块。山场整合后,该村民组被纳入现代山核桃科技示范基地建设,新建2条林区道路,还安装了一条单轨运输机,基础设施条件得到极大改善。管理成本降低,林地规模经营初显成效,实施“小山变大山”改革,让林农户均年收入增加3000余元。
山定权,树定根,人定心。
享受到改革的“红利”后,有村民主动提出,能否为自家新增的山场变更承包经营权,以减少后续可能产生的协议纠纷。面对村民提出的要求,村民组长汪永明联系了林业部门,咨询办证的相关程序。
“小山变大山”实现山场数量的降低,有托管、转包、互换、租赁等多种方式,其中转包、互换的林地符合承包经营权调整的基本条件。“村民间通过签订协议的形式转包、互换山场。但种山核桃成本投入比较大,而且投入周期长,有些设备投下去能管几十年。如果有一方不续签了,或者在协议期间生变了,那受让农户前期的投入就打水漂了。”宁国市林业事业发展中心改革和产业发展科高级工程师石道国说。
了解到村民的需求后,石道国积极与不动产登记部门联系,明确申请变更登记的条件、程序、材料等相关事项,并多次到村里开展入户宣传,指导村民们准备申请材料。为进一步优化办事流程,宁国市不动产登记中心结合实际情况,针对“小山变大山”改革“定制”了特别版本的《林权类不动产确权申请审批表》。“去除了‘四至相邻人’签字环节,尽量简化办证程序。以前必须当事人自己到现场,现在也可以委托办理,因为‘小山变大山’改革工作是以村民组为单位的,在办理承包经营权变更登记时,村民可以委托村民组长来统一办理。”宁国市不动产登记中心副主任邓文华介绍道。
“拿到证了,心里踏实!”去年村民组整合山场后,陈妍华家的山场由原来的13块整合优化成现在的7块,山核桃种植面积却从原来的30亩增加到了现在的近70亩,真正实现了“小山变大山”。因为山场成片,具备了张网采收的条件,陈妍华和丈夫商量着为山场装上采收网,不仅可以提升安全度,还能提高采收效率、降低用工成本。但算了算账,从购买设备到请人安装,要花费超2万元。“不是自己的山场,不敢投入太多。现在有证了,没有后续的纠纷隐患,可以放心大胆地增加投入,通过科技化设备和精细化管理,实现山核桃种植效益的提升。”陈妍华笑着说。
办证一小步,改革一大步。承包经营权变更登记,降低了林权流转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为进一步推进规模化经营奠定良好基础。首批证书的发放工作,也提供了变更登记的“样本”。宁国市林业事业发展中心与宁国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密切协作,反复商榷登记发证的关键环节,尽量优化办事的流程,共同制定了《宁国市“小山变大山”改革林权不动产申请变更登记工作指南》。
“作为‘小山变大山’改革工作的后续延伸,我们把充分尊重林农意愿作为变更承包经营权的前提,稳妥慎重推进。”吴志辉说,“以黄家村民组为试点,我们将鼓励条件成熟、积极性较高的村民组推广开展此项工作,不断巩固完善改革创新成果。”(余洁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