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夜市如何从爆红走向长红

罗志华

近段时间,不少地方办起了中医夜市,涵盖问诊、开方、针灸、推拿、养生、保健、膳食、文化推广等诸多活动,吸引了不少年轻人。在中医夜市上把把脉,扎扎针,买一个香囊,喝一杯茶饮,成了年轻人夜生活的新选择。各大中医夜市的受欢迎程度,都可以用“游人如织”来形容。“每天问诊200多人,多一半是年轻人。”北京市丰台中西医结合医院中医专病门诊主任焦志宏医生表示,“年轻人白天可能因为工作没有太多时间去医院检查,又希望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所以晚上来夜市咨询问诊。”(10月21日《北京青年报》)

中医开夜市,好处有很多。在时间上,此举打破了医院作息时间的条条框框,让平时忙于上班的人,可以借助逛夜市的机会看病。在交流方式上,中医夜市的环境相对轻松,来此看病的人与医生面对面时,会少一些拘束,多一些轻松。从服务方式上,逛中医夜市的人在此能品、能看,还能玩,更能治病和养生,服务内容十分丰富。从实际效果看,除了治疗或咨询,通过中医夜市,年轻人还有机会了解更多中医药文化与知识。这里既是中医诊疗的好场所,也是中医理念的重要宣传阵地。

其实,中医夜市火热,仅是中医走红的一个缩影。除了中医夜市,多地推出的“中医一条街”等涵盖中医要素的商业圈,也呈现出人头攒动的景象。中医馆成为养生好去处,正骨推拿科被年轻人抢占,中药房配酸梅汤持续受到追捧,中医糕点成为网红食品。草药香代替烧烤味,八段锦代替广场舞,到中医院去喝下午茶等,无不说明中医的群众路线走得很实很隐,并赢得了民众的广泛认可。

中医刮起亲民风,既是中医的传统,也是中医的优势。中医药理论源于生活实践,发展和壮大也与老百姓的生活紧密相关。这一理论是人们长期对日常生活生命现象和自然现象的观察和总结。中医望闻问切等具体的诊疗方法等,大都来源于生活,非常适合在日常生活中加以运用和推广。在此背景下,中医夜市广受追捧也就不足为奇。可以预见,中医药的未来,仍然离不开生活这个肥沃的土壤,中医与生活的联系势必越来越紧密。

不过,中医夜市在受到热捧的同时,也要注意加强对医生资质的审核,尤其要防范假医生在夜市门店和摊位浑水摸鱼。中医夜市在借助生活夜市管理方式的同时,还要严格遵循医学相关法规,严格做好资质审查与细节监管。

中医要生活化,但生活化项目不能侵入专业化领域,两者要做好区分。当前,在中医养生保健服务中,经常会看见一些生活服务机构开展诊疗活动,比如一些提供采耳服务的机构越界开展耳病诊疗项目。对此要严格遵循《中医养生保健服务规范(试行)》的规定,严格禁止提供中医养生保健服务的机构及其人员使用针刺、瘢痕灸、发泡灸、牵引、扳法、中医微创类技术、中药灌洗肠以及其他具有创伤性、侵入性或者危险性的技术方法,让相关执法监督更加规范有序。

多地中医夜市持续走红令人欣喜,不过要想做到持续红火,就要对监管的难点和细节多加思考,降低风险。只有筑牢依法行医的底线,才能做到趋利避害,让中医夜市健康、平稳地发展,为民众提供更加优质、便捷的中医药诊疗与养生保健服务。责任编辑:梁燕(EN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