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力构建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改革增动力 发展添活力)

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既要建设繁华的城市,也要建设繁荣的农村”。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启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6.2%,1.5亿农业转移人口平稳有序进城落户。今年前三季度,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之比为2.46,比上年同期缩小0.05。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各地区各部门紧紧围绕全会作出的战略部署,坚持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积极统筹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全面提高城乡规划、建设、治理融合水平,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缩小城乡差别,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发展。

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拓展现代化发展空间

畅通工农城乡循环,是畅通国内经济大循环、增强我国经济韧性和战略纵深的重要方面。几亿农民整体迈入现代化,会释放巨大的创造动能和消费潜能,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以人为本,稳步提高新型城镇化质量。

醒花、修枝、包装、拍摄……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耿传荣在自己的鲜花工作室里忙碌。进城4年,她在这里安下家,孩子上了附近的公立小学。

耿传荣的故事是无数农民融入城市生活的缩影。2016年以来,中央财政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奖励资金已累计下达2800亿元。2021年至2023年,超过4000万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

今年7月,国务院印发的《深入实施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战略五年行动计划》提出,推动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社会保险、住房保障、随迁子女义务教育等享有同迁入地户籍人口同等权利,逐步使未落户常住人口享有均等化城镇基本公共服务,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加快融入城市。

更好发挥乡村作为巨大消费市场和要素市场的作用。

广东省高州市根子镇柏桥村,荔乡咖啡成了新的打卡地。“荔枝仲夏夜”等新式饮品深受游客欢迎。“咖啡店开在荔枝产业链上,满足游客休闲观光需求,还能集中展销荔枝加工品。”龙眼荔枝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何达为说。

从“村BA”到“村超”,再到“村咖”,各地乡村涌现出越来越多的文旅消费新场景新业态。乡村市场,生机勃勃。

看消费潜力,2023年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82万元,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2/3左右;看投资空间,未来5到10年,农业农村投资需求预计近15万亿元。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乡村振兴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张琦说,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将释放我国超大规模市场需求,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良性发展格局,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动力。下一步要重点从发展产业增收赋能、加强建设投资牵引、创新供给提升消费等方面挖掘增长空间。

坚持把县域作为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切入点。

《2024中国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发布数据,2023年,全年地区生产总值超过1000亿元的“千亿县”增至59个,这些县的GDP总量达到9.6万亿元,占全国比重达到7.6%。

专家表示,大力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稳步提高城镇化质量和水平,将有助于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促进各类要素更多向乡村流动,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促进各类要素更多向乡村流动,让农业农村在现代化进程中不掉队、逐步赶上来。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完善乡村振兴投入机制”“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健全推动乡村全面振兴长效机制”。

以更有力的政策举措引导人才、资金、技术、信息等要素向农业农村流动。

聚人才——坚持本土培养和外部引进相结合,大力培养乡村人才,有序引导城市各类专业技术人才下乡服务。数据显示,到2025年返乡入乡创业人员将超过1500万人。

聚资金——坚持将农业农村作为一般公共预算优先保障领域,创新乡村振兴投融资机制。将加大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支持力度,突出做好对粮食、大豆油料等重要农产品生产的信贷担保服务保障。

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支持制度,确保人力投入、物力配置、财力保障等与乡村全面振兴目标任务相适应。

江西省遂川县种粮大户王小兰,今年种植的2600亩早稻喜获丰收。王小兰算细账,地力补贴每亩112元,早稻生产奖补资金每亩45元,早稻最低收购价每斤1.27元,“各项惠农政策是我种粮的最大底气”。

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副研究员刘典说,农业是国民经济基础产业和战略产业,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要切实把农业农村发展摆上优先位置,不断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举措,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提高乡村基础设施完备度、公共服务便利度、人居环境舒适度,让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

“城乡差距最直观的体现是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方面。”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谭荣说,实现城乡融合发展,必须加强农村道路、农村供水、数字乡村建设,完善教育、医疗、社会保障、养老托育等公共服务体系。

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均衡发展,推进社保城乡统筹、有序衔接……一系列改革举措惠及更多乡村,扎实推进城镇基础设施向乡村延伸,持续推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让农民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

扎实推进共同富裕,不断增强广大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

“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是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促进共同富裕的内在要求。”中国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刘武根说,完善联农带农机制,拓展农民增收致富渠道,让广大农民共享农村改革和发展成果,持续增强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拓展农民增收致富渠道,持续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山东省济宁市嘉祥县老僧堂镇李庄村千亩果蔬基地,合作社忙着采摘瓜果上市。李庄村党支部书记李庆恩介绍,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合作社+农户”机制,让农户每年每亩地有1000元的租金收入,年底还有保底分红。

壮大县域富民产业、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围绕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作出了一系列重要部署,富裕农民,提高农民,扶持农民。

农业农村部有关负责人表示,要持续壮大乡村富民产业,引导社会资金投入农村发展农产品加工,发展乡村休闲旅游,健全农民经营性收入增长机制,探索建立普惠性农民补贴长效机制,注重把产业增值收益更多留给农民,促进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

——建立常态化防止返贫致贫机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没想到‘防贫保’解决了孩子上大学的学费,真帮了俺们家的大忙。”河南省漯河市郾城区龙城镇老翟村监测户翟秋来激动地说。郾城区推动完善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提高帮扶精准度,针对低收入群众面临的自然灾害、大病医疗、教育升学等返贫致贫风险,为全区所有脱贫户和监测户购买了“防贫保”,翟秋来就是受益者之一。

今年是打赢脱贫攻坚战后过渡期的第四年,各地区各部门保持帮扶责任、政策投入、区域协作、工作体系总体稳定,牢牢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下一步,农业农村部将完善覆盖农村人口的常态化防止返贫致贫机制,健全及时预警、快速响应、高效核查、精准帮扶的工作机制。

到2035年,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更加完善;到本世纪中叶,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成熟定型。蓝图已经绘就,一幅城乡并肩前行、美美与共的画卷正在华夏大地徐徐展开。

《 人民日报 》( 2024年12月06日 02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