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为何会选老四胤禛为继位人?说来你可能不信,只跟一件事有关
文丨卿心君悦
不知道你是否有这样一个疑问——
在电视剧《雍正王朝》中,为何老四胤禛会从“九子夺嫡”中胜出,成为康熙默定的继位人?
他凭借的究竟是什么?而康熙又看中了他哪样?
是他得到了全剧第一谋士邬思道的尽心辅佐,避免了在“夺嫡之路”上行差踏错,这才一步步得偿所愿。
还是在“九子夺嫡”中,随着一位位皇子阿哥陆续退场,到了最后留给康熙可做的选择并不多?
这篇文章将要揭秘的,就是老四会被康熙选中当继位人的背后真相。
被康熙默定的继位人
可以说,在老四意识到他很可能就是康熙默定的继位人之前,他甚至都已经动了要学李世民的心。
当时,正值康熙六十八岁的寿辰,谁知在庆典过程中却发生了一件骇人听闻的事情。
在诸皇子敬献寿礼的环节,时任大将军王的老十四胤禵,所献上的“寿字天石”,竟离奇地变成了一只“死鹰”。
由此,怒火攻心的康熙当场就昏了过去,夺嫡之争随之步入了最后的高潮。
事发之后,得知康熙大限在即,满朝文武包括尚有夺嫡资格的皇子阿哥,都在密切关注事态发展,以期从中窥探出些许“天心”。
而康熙却似乎直接用实际行动给出了“明确答案”——
不仅没有彻查老十四胤禵所献寿礼一事,反倒下旨相继免去了老四胤禛、老八胤祀以及几位上书房大臣的差事。
这样一来,包括老四和老八在内,一时间几乎所有人皆怀疑,康熙有意传位于在西北刚立下战功的大将军王胤禵。
为此,老八率先开始了图谋“武力夺嫡”的准备。
紧接着,同样有此打算的老四,也以用重礼送其离开的方式,去试探邬思道是否愿意陪他铤而走险。
就是在这个时候,老四竟从邬思道的分析中得知,他才可能是那个康熙默定的继位人。
在邬思道的分析里,如果康熙默定的继位人真是老十四,“死鹰事件”发生后必然会去深究,若是老十四所为,康熙势必要重选继位人;若非老十四所为,那就该为其洗脱冤屈。
可康熙却将此事搁置不查,这就说明康熙根本无意传位于老十四。
而之所以康熙会将老四和老八一同免职,也并非是为了给老十四继位铺路,反倒是在暗中相助老四。
要知道,老四是出了名的孤臣“冷面王”,康熙下旨将大家的权力整体削弱,是有利于势单力薄的老四顺利继位的。
根据后续的剧情发展,显然邬思道这番对康熙帝王心术的揣测,是极其准确的。
正是有了邬思道的这番分析以及相应的提醒,老四才得以在畅春园那晚有惊无险的继位。
到此,问题来了:
通过对上述剧情的回顾,我们不难发现,其实直到“死鹰事件”发生后,邬思道才从康熙的一系列应对措施里,确定老四就是默定的继位人。
这也就是说,在“死鹰事件”发生之前,邬思道并不确定,在他《登龙十二术》的辅佐下,老四已成功晋升为康熙心里默定的继位人。
那么,康熙是从何时起默定老四胤禛为继位人的,又为何要选老四为他的继位人呢?
常人眼中的“四爷升职记”
在电视剧《雍正王朝》中,关于老四胤禛是如何成为雍正皇帝的话题,是有很多种说法的,其中最常见的,便是常人口中所谓的“四爷升职记”。
这种升职记的历程,若用形象的描述来概括,就是一条起伏很大的曲线。
在剧中,谈及老四的这个升职记,起点便是康熙五十六年,黄河发大水,为了赈济灾民抢修河工,老四主动请缨,携老十三到江南筹款赈灾。
这一次筹款赈灾,老四完成得非常漂亮,这是剧中老四第一次立功,也是唯一一次立功。
凭借此功,老四先老八一步获封郡王,追平老大胤禔和老三胤祉的爵位。
可以说,一开始老四的确开了一个好头,可随后沉重的打击就来了。
见国库空虚,不久康熙就下旨要追比国库欠款,为此还特意许出一个“亲王”爵位的奖励。
都说“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然而面对康熙许出的重利,在京的皇子阿哥却谁都不愿意领下这个既有风险又得罪人的任务,反而纷纷举荐老四来担此重任。
见此局面,康熙只好急召老四回京,由此导致了“四爷升职记”中的第一次滑铁卢。
为了完成这次艰巨的任务,老四可谓是彻底成为了“孤臣”“冷面王”。
可即便老四付出了惨痛的代价,甚至不惜得罪满朝的功臣重臣,但任务却还是在太子胤礽的干预下失败了。
其实,即便没有太子最后的干预,这次任务会失败也早在康熙的预料之中。
不同的是,康熙本意是希望老四能在他的暗中配合下,多追回一些欠款,而非最终只追回来的三成。
但不管怎样,任务失败了,哪怕错并不在老四,但老四还是因此跌入了谷底。
由此一来,老四算是完成了第一次的职场起伏。
而在这个阶段,相对于老四只是暂时跌入了谷底,太子却是即将彻底坠落。
得益于太子在追比国库欠款中的一系列精彩表现,康熙终于开始质疑在多年之后,他是否应该将大位传给这个太子。
许是太子真无继位之命,康熙心中的质疑刚一产生,重创太子的“刑部冤狱”就被引爆了。
这一事件的发生,不仅推动了康熙做出放弃太子的决定,还让审理此案的老八,被康熙以“12个字”的高度评语,封为“廉郡王”,一时间老八可谓是风头无二。
随后便是“九子夺嫡”期间最关键的一个转折点,也是“四爷升职记”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热河狩猎”事件发生了。
热河狩猎期间,在顶替太子招待外藩使臣之后,老八头上的光芒瞬间被推到了极致。
可随后,在图里琛的告密下,老八诱审肖国兴的事败露,随即就彻底失去了圣心。
紧接着,太子胤礽和郑春华的事又被康熙撞破,由此引来了太子胤礽被废、老大胤禔被贬庶人以及老十三胤祥被关理藩院的连锁反应。
虽说,由此老四在短时间里失去了老十三这个助力,可得益于期间邬思道的一招“隔山拜佛”,借弘历的一句“大清第一巴图鲁”,无形中拉进了老四跟康熙之间的关系。
也就是说,从热河狩猎开始,“四爷升职记”的那条曲线,又逐渐有了再次上升的趋势。
这个趋势在“满朝乱敲东宫鼎”时,老四接受邬思道“饮糙易醉”的建议,举荐废太子胤礽而初显端倪;
在“满朝乱敲东宫鼎”结束之后,弘历被康熙接入宫中亲自教导而逐渐明朗;
在西北战事吃紧,康熙打算从皇子中择一人出任大将军王时,老四听从邬思道“一笑倾城”的建议,放弃争夺推举老十四胤禵而达到顶峰。
而当“死鹰事件”发生,老四被免去差事,“四爷升职记”的曲线才有所下降,可不久之后,老四便在畅春园得以继位,成为了雍正皇帝。
到此,纵观这种曲线形的“四爷升职记”,似乎老四之所以会被康熙选中成为继位人,是因为有两个极其重要的原因——
其一,对手不断失误,以致接连丧失了夺嫡资格。
其二,得益于邬思道的辅佐,每逢关键时刻,都能让老四迈出最正确的那一步。
正是因此,“非嫡非长非贤”的老四才会被康熙挑中,成为康熙的接班人。
但真相确实如此吗?
答案自然是否定的!
老四“上位”的真相
既然寻常人眼中曲线的“四爷升职记”,并非康熙选老四为继位人的真相。
那么,这个真相究竟是什么呢?
其实,老四胤禛成为雍正帝王的晋升之路,并不是一条曲线,而是一条线段——
线段的一端,是老四于畅春园被康熙定为继位人这个必然的结果,另一端则是一件极容易被忽略的事。
要揭秘康熙为何会选老四为继位人的真相,主要线索就在畅春园那晚,康熙临死前对老四所说的那段遗言:
正因为老四在登基之前,就与满朝文武走上了对立面,所以在登基之后,雍正从未动摇过他要“整顿吏治、改革弊政”的决心。
因为他要为此付出的代价,早已付出了,既如此他还有何可怕、可退的呢?
这就是康熙这位千古一帝的帝王心术。
然而,继位的雍正却并不懂康熙当初要逼他成为“孤臣”的苦心。
正因如此,在培养下一代继位人的这件事上,雍正较康熙,远甚!
在雍正默定弘历为下一代继位人之后,为了让弘历继续推行新政,他不仅没有将弘历培养为“孤臣”,反倒煞费苦心地维护弘历与群臣之间的关系。
其中最典型的例子,便是在清流“倒田”的那件事上。
原本雍正可以借机让弘历挺身而出,叫弘历为了“新政”和田文镜与清流对立。
可熟料,雍正却选择亲自出头,将弘历保护了起来,并敦敦告诫弘历:
“要得罪人,要留下骂名,你阿玛一个人担下来,你记住啊,任何时候,都不要得罪天下的读书人!”
既然雍正不愿弘历得罪读书人,又告诫弘历任何时候都不要得罪读书人,那么弘历继位之后,当新政与读书人之间发生矛盾,弘历会如何做,也就可想而知了。
因此,雍正不能怪弘历继位后,不全面继承他所实行的新政,而是有选择的继承,并根据朝局进行了“必要”的调整。
卿心君悦,一部剧,一群人,一个草台戏班子!看戏!说剧!品人!观道!
声明:个人原创,仅供参考/阅读下一篇/返回网易首页下载网易新闻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