笪志刚:在日韩感受民间对华交流的期待

前不久,笔者有机会以学术交流访问的学者身份在日韩停留一个多星期。虽然只是来去匆匆的短暂访问,日程安排也是见缝插针,但通过与日韩官方智库、地方大学所属国际问题研究所、地方政府间合作机构、国际旅游推进团体、对华交流民间友好团体、相关行业团体等十多个机构和团体的交流,加上在城际间移动和转机等过程中的所见所闻,笔者再次较为直观地感受到中日韩三国民间交流的必要性以及愈发热络的氛围。

访问过程中,笔者注意到日韩很多酒店旧貌换新颜,在类似的吃住行中可以管中窥豹地看出日韩经济对于在疫情过后走向新一轮复苏的期待,而中国游客显然是日韩都迫切希望更大规模迎接的群体。从与两国各机构和团体交流座谈的视角,笔者还感受到对于中日韩民间交流与合作不断升腾的正向期待。

一是笔者访问的机构和团体大都对中日韩交流与合作寄予厚望。不管政府机构还是民间团体,不管学者还是民间人士,几乎都异口同声认为破解中日韩现实困难的利器之一就是激活民间交流,借助民间往来撬动每况愈下的政经关系。二是各类智库间交流的重要性空前提升。笔者访问的多数智库都强调了智库不仅要积极发挥正向推动作用,还要向民众释放合作信号,扩大民间影响力。今年以来,随着疫情阴霾渐渐消散,中日韩之间各种线下论坛不断,也凸显出一轨半或二轨交流的愈发重要。三是“新生代”间文化理解的重要性愈发凸显。日韩不少有识之士都强调了在三国面临少子老龄化等共同课题的趋势下,中日韩民间交流应重视以史为鉴、薪火相传,MZ世代(千禧一代和Z世代,指于1981年至2010年之间出生的人们)等新生代的相互认知和文化交流意义至关重要,年轻人承担起三国民间交流主力军的时代已经到来。

由此引发笔者思考如何夯实中日韩民间机制的问题。一是中日韩友好的基础在民间。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中日邦交正常化51年来的曲折历程、中韩建交31年来的总体脉络都证明,虽然双边官方关系因为国内政治或国际环境影响时有起伏,但民间交流与合作始终既是友好与稳定的推动器,也是疏远和恶化的清洁器。当下,民间交流所发挥的作用只能巩固,不能后退。二是中日韩合作的动力仍有一体化潜力。推动中日韩早日缔结自贸协定(FTA),亟需民间友好的认知支撑,需要营造“心动加行动”的互动氛围。三是中日韩携手的未来在年轻人。中日韩交流与合作离不开年轻人的主动认知和积极参与,为年轻人提供正确的历史认知与和平理念,既需要三国政府携手推动,更需要民间力量主动作为。

毋庸讳言,中日韩民众相互提高认知度好感度、增进彼此友好交往进而自下而上地促进从政治缓和到政治互信,显然还面临一些棘手的困难,但也确实正迎来旅游全面开放、签证有望放宽等现实机遇。首先要积极倡导和推动三国间的民间互动,尤其要强化三国地方政府层面的民间交往、青少年互访和“草根交流”。其次要广泛开展三国间的体育外交,尤其要利用三国举办的夏冬季体育盛事,开展竞技外交、选手互动和冰雪项目交流等。再次是努力开展三国间的文化交流,尤其是要强化有利于三国民众心灵沟通的艺术作品、小说诗歌、影视作品的巡展巡映、互相翻译、数字技术加持和举办各种交流鉴赏会等。(作者是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东北亚研究所研究员、东北亚战略研究院首席专家)

热门相关:大明武夫   鬼王绝宠:逆天废材妃   鬼王绝宠:逆天废材妃   天河大帝   布衣官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