逄锦华:构建符合中国特色的上市公司评级

中国资本市场上国企央企的商业价值评判,显然有估值长期偏低的客观现实。国际价值评估企业对于中国的国情和体制机制不了解,对于国有企业的主体性质与社会责任不了解,存在认知偏差。

从数据上来看,中证央企红利、中字头央企指数、央企创新指数等一系列相关指数2023年年初至今都有了上涨。各类央企ESG(环境、社会、治理)指数的上新,既可以推动央企未来更积极地践行ESG理念,也可以提升央企的企业价值,有助于央企的估值修复。央企国企承担了较大社会责任,比起单纯追求盈利,在社会、环境和绿色金融等方面释放了更多正外部性。但国有企业的社会责任、公司治理维度在ESG评价整体中并不占优势。主要是当前ESG价值估值中缺乏能够对前两者有效量化价值的方法,从而无法对具体数据指标进行市场判断。

首先,经济体制改革以及市场机制修正。

中国的证券市场和其他社会经济领域一样,体现出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的二元化格局,这也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阶段化历史过程所造成的特定制度产物。西方社会将中国的这种市场机制认定为“有限的、不完全的市场经济”,一方面是对中国证券市场中市场和政府作用的客观评述,另一方面由于不了解国有企业的社会价值与责任担当,出现了价值评估过程中的“有色眼镜”。

中国从贫穷落后的农业国家向工业化国家迈进,需要集中优势资源进行现代化经济体制和产业结构建设,国有企业作为“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经营主体从指令和计划中陆续填补了中国经济基础所需要的工业门类和落实了社会公共服务所需要的基础工业产品提供,并实现了平台化优质产业工人和行业管理人员的人才培训。国有企业价值重估,就是解答的国有企业为何不是完全市场经济行为体,以及国有企业社会发展责任被忽视问题。

其次,中外企业估值修正及认知偏见。

中国的央企国企在国计民生的战略产业布局时,存在投资的时间周期长、投资回报率低、产品革新落后等现象。这也导致一些国外ESG评判机构和国外价值衡量公司对上市国有企业进行较低价值认定。国企央企在落后区域的现代产业发展、国家战略基础设施的绿色“新基建”建设以及“以人民为中心”的民族区域和贫困地区的就业安置等方面的社会责任价值以及举国体制带来的特大工程福利,也难免受评级机构的地理文化和评级者的个人价值观因素影响,被ESG评级机构忽略。

最后,构建符合中国特色企业指标评级指数。

国有企业要在符合ESG标准的前提下构建符合中国特色的上市公司绿色发展的评级。第一,需要从学习现代西方国家在企业管理和社会治理、经济发展需求、历史文化概念等层面了解ESG提出和产生的诸多要素,中国和西方国家在政府管理模式和资源配置方式上存在不同的运行框架,在进行绿色发展等理念的借鉴吸收同时,植根中国特有政治制度和国情,继续发扬国企独特社会功能和社会价值创造能力。第二,中国上市国企央企在ESG体系建设中,针对绿色经济的产品设计和价值创造更丰富。从绿色发展债券到碳排放市场的尝试,再到ESG相关的国企产业发展布局中ETF产品的设计,都将企业ESG的计量标准有了切实的金融属性。将企业公开披露ESG数据管理现代化,用大数据和云计算方法做好精准分析和产业耗能监测,能够更好整合企业投资判断,实现企业的科学决策和社会效益的有序实现。

总之,中国特色证券市场价值估值,需要在国企体制机制改革的同时对海外价值估值体系纠偏。由于全球治理对于绿色发展的综合要求,ESG在国际价值观念上通过绿色环保等概念引入,出现了某种层面的经济社会发展的道德高点,对跨国企业发展提出新要求,获得各证券交易所的价值认同并得以在信息披露制度中得以展现,进而促使上市公司或主动或被动融入ESG评判规则。中国特色估值体系和ESG的价值评判规则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践相融合,能够相对契合国企央企社会责任的价值论述,更新二级市场投资逻辑,展现国有企业真实价值。(作者是宏观经济研究员)

热门相关:北宋大表哥   总裁大人,又又又吻我了   玉堂金闺   艳遇传说   庶子风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