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曙申:服贸协议浮沉十年让岛内更清醒

2013年6月两岸签订《海峡两岸服务贸易协议》,但该协议迄今未能生效实施,转眼已经过去十年。最近随着2024年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的升温,是否重启两岸服贸谈判引发蓝绿白政党参选人激辩,成为选战攻防的一个重要议题。民众党参选人、前台北市长柯文哲率先抛出“重启服贸”议题。国民党则表示反对两岸服贸协议使台湾对外贸易空间愈益缩小,不利于台湾经济长远发展。国民党参选人、新北市长侯友宜称,两岸不但要重启对话也要务实交流,包括两岸服贸协议等谈判。民进党参选人赖清德则延续绿营一贯立场,强力反对“重启服贸”。

两岸服贸协议是十年前海峡两岸平等协商谈判的结果,本质上是两岸互利双赢、共同发展的协议,若能实施将促进两岸服务业合作、提高两岸服务业水平、创造新就业形态与机会。然而,2014年反对两岸服贸协议的“太阳花学运”以极端抗议和民粹主义行动方式,破坏两岸商谈重要成果,也逆转了两岸关系,最终被民进党收割政治利益。“太阳花学运”成为近十年来岛内观察和反思青年政治意识与街头运动对两岸关系及台湾经济社会影响的一个负面案例。

如今,民进党执政7年多,台湾社会经济发展问题突出。2022年俄乌冲突爆发后,全球地缘政治经济剧烈变动,台湾地区经济快速下行,更凸显岛内深层次困境。在绿营权势当道之下,两岸议题被意识形态化、民粹主义化和选举政治化的情况愈演愈烈,民进党将两岸服贸协议标签化为把台湾经济产业“锁进中国”,使之与高政治问题紧密联结,岛内几乎缺乏理性探讨和应对处理的空间与条件,导致问题的核心与焦点被长期掩盖。在2024年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竞逐当中,政党参选人重提两岸服贸协议,可谓是台湾社会矛盾累积的一种释放与表达。

根据有关方面统计,《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生效以来,截至2022年底,大陆累计对台减免关税超过85亿美元。大陆市场向台湾地区的持续性开放促进了两岸经贸关系发展,特别是带给台湾地区对大陆的巨大出口收益及每年超过千亿美元的顺差。ECFA是框架性协议,仅涵盖极少数的服务行业,台湾整体服务业若要享受大陆市场和高质量发展的红利,除了实施两岸服贸协议别无他途。有台媒指出,台湾服务业竞争激烈,中小企业逾128万家,因规模小、生产力低而造成薪资难以快速提升,岛内批发零售业的平均月薪落后于制造业且差距日益扩大。若两岸服贸协议得以实施,岛内服务业企业便可大规模进入大陆市场,提升生产力和薪资水平。在两岸服贸协议签署而未实施的十年后,岛内工商界、产业界人士的反思越来越具有现实感。

现实的问题是,民进党依然难以走出“台独”的思维、叙事与牢笼,仍试图搞“去中国化”“脱钩断链”、弱化两岸联结那一套,甚至对冲一个中国原则,蓄意制造两岸紧张和民意对抗,使台湾经济社会整体上处于摇摆飘忽境地,走不出一条和平稳定发展的确定性道路。台湾社会自然有上下、左右矛盾,也存在不同的态度观点,但对和平与发展深具影响的是“拥独”与“反独”之间的矛盾。“拥独派”越来越嚣张、越走越极端,破坏的不仅是两岸经济贸易关系,更将危害和颠覆台海和平现状,让台湾社会陷入巨大的不确定性风险。

台湾地区政经状态与社会意识高度关联,在中美战略竞争投射到台海地区的复杂形势下,民进党当局的两岸经济政策完全“政治化”,奉行绝对主义的“联美抗中”路线,导致两岸互信全无,台湾地区无法加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和《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对外经贸空间越走越窄,越来越无法满足台湾社会谋求更高程度发展的期待。岛内已有不少评论尖锐指出,赖清德高喊“服贸是一中市场,谁提服贸,就不支持他”,暴露了“反服贸”已然成为其“台独具体化的包装”,“本质上是巩固深绿选票”。

虽然“重启服贸”目前还只是2024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竞争或者说是岛内政治市场中的一个单项议题,但它激起的政治涟漪已经受到岛内媒体大众广泛关注。在目前纷繁复杂的国际形势和台海局势下,其背后反映的是台湾各党派的路线选择与政策趋向,而它们给台湾社会带来的将是非常不同的状态与前景。广大台湾同胞理应深思和辨析,进一步认清和平发展、交流合作才是两岸关系的正道。(作者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研究员)

热门相关:盛宠之嫡女医妃   混在三国当军阀   秾李夭桃   明朝好丈夫   玉堂金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