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志文:对“普职分流”有两个普遍误解
中考刚刚结束,关于中考后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分流(“普职分流”),一直是舆论关注的焦点。在这当中存在着两个误读,即中职学生不能考大学,以及50%的初中生不能上普高。在对“普职分流”进行深度探讨之前,首先需要搞清楚“普职分流”的基本事实。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中职早已是以升学为主而非直接就业。北京大学中国教育财政科学研究所2020年进行过一次抽样调查,根据覆盖全国24个省份、353个县、近千所中职学校的16946份调查数据,直接就业的仅有35%,约65%的升入高等院校继续学业,而且升学的人中约1/10进入的是本科院校。在升学途径上,主要是对口单招和各种形式的直升(五年一贯制和中本贯通),还有9%的学生采取的是参加普通高考的方式。比如2023年高考报考人数最多的省份河南有131万考生,参加普通高考的报名人数大约90万,多出的约41万考生,基本都是中职学生以及专升本考生等。
根据今年3月教育部公布的数据,高等教育阶段,高等职业院校(含职业本科)2022年招生546.61万人,连续4年超过普通本科招生规模。这500多万高职学生中,超过一半是通过中职单招等方式录取的。北京、上海、江苏、山东等地广泛存在五年一贯制和中本贯通的招生与培养模式,也就是说,中职升本科的通道是一直存在的。
当然,各地具体情况有所不同,东部、中部的这类渠道更为通畅。根据北京大学的上述调查,不同地域区别比较明显,东部和中部大约60%的中职学生升入大专,7%左右升入本科,但在西部,仅有4%的学生升入本科。
总之,中职学生不能考大学完全是误解。更何况,高考报名本就没有这种限制,五六十岁的人都可以报名参加高考,更不要说中职学生了。教育部相关负责人也曾多次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要推进中等职业教育多样化发展,从原来单纯的“以就业为导向”转变为“就业与升学并重”。可以预见,未来中职升学的道路会越来越畅通。
再来看对5∶5“普职分流”的误解。5∶5“普职分流”的目标,始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1985年出台的《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提出“普职分流”和“大体相当”的方向:“根据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要求,我国广大青少年一般应从中学阶段开始分流”“力争在5年左右,使大多数地区的各类高中阶段的职业技术学校招生数相当于普通高中的招生数”。
90年代后,这一分流要求日趋严格,也曾在一些年份达到5∶5的“普职分流”比例,但近十年来从来没有哪个地方实现过这个分流目标。2021年全国职业教育大会再次重申了这一政策要求和目标,并表述为“大体平衡”,让很多人误以为是“新政”,未来要搞5∶5“普职分流”,于是不少家长产生不安。而教育部今年公布的数据显示,高中阶段,中等职业学校2022年招生650.69万人,占高中阶段招生的40.71%。全国普职比例约为6∶4。
北京、上海近年的普职招生计划录取比约是7∶3,考虑到自然流失率,最后普高的实际录取率均高于计划。2023年北京继续选择部分普通高中开展登记入学试点,这从一个侧面反映普高招生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激烈。
也就是说,5∶5“普职分流”并非是绝对的。近年,官方相关说法仍是“大体平衡”,甚至强调“职普协调发展”。目前社会上的一些焦虑情绪,更多是建立在不掌握基本事实基础上的不安,一些以讹传讹的声音在这个过程中被不当放大了。
事实胜于雄辩。我们都希望孩子能接受更好的教育,也需积极回应家长的教育需求,但无论如何,不应罔顾事实,刻意制造不必要的焦虑。(作者是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
热门相关:唐朝贵公子 总裁大人,又又又吻我了 盛唐小园丁 貌似纯洁 明朝败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