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刚:IBM的崛起告诉我们,企业强,国家强
岁末年初,重读IBM公司前总裁小沃森(Thomas Watson Jr.》的自传《IBM帝国编造者小沃森自传》,有一些新的启发。
回顾2022年,美国对华芯片遏制是本年度最重大新闻之一。根据美国决策者以及一些专家的预测,此举将令中国高科技企业“窒息”,并确保美国在竞争中获胜。
小沃森的这本自传可以帮助我们对未来的这场划时代的竞争有更多的认识,唯一需要的是,要把以华为为代表的中国企业及其成长环境做对比或参照。
小沃森被《财富》杂志称作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企业家”,他的这本书也被称作是“全球企业家的必读书之一”。我相信那些制定对华芯片遏制决策的人,包括美国总统拜登一定读过。但是,他们大概不会从这本书联想到中国企业崛起的原因。
IBM之所以会成功,主要得益于以下几点,一是技术转型,通过积极主动的创新成为电子计算机行业的“领头羊”。二是大规模研发投入,包括人才投入。三是通过体制改革,实现现代化管理。四是目光高远,站立在市场和技术发展的最前沿。
最后一点,当然也是最重要的,就是紧紧抓住了朝鲜战争和美苏冷战的机会,成功实现了与政府的合作,从而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IBM第一台计算机的研发项目就是在朝鲜战争爆发后,根据政府要求完成的。
IBM并没有依赖于外国之力而取得自身发展,当时也没有什么外力可借,其他西方国家的技术发展落后于美国,工业基础和市场规模更不如美国。IBM主要靠美国自身的工业和人才实力取得成功,算得上是一种自力更生式的崛起。
我以为其中最重要的并非是小沃森个人的聪明才智与远见,虽然这很重要。
美国人喜欢夸大企业家的个人作用,就像他们总是喜欢那些宣扬个人英雄主义的文艺作品一样。几乎所有讲述公司崛起的故事,都是在渲染总裁个人多么牛、多么英明、多么地与时俱进。
实际上,通读全书,读者更会感觉到,在IBM崛起的背后站着一个新时代。
美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创新力与生产力的提升、教育水平提高,以及政府与企业的协作等,才是成功孕育美国领先企业的基本要素。小沃森因此将IBM称作是“时代的弄潮儿”。
一大批美国企业在战后与IBM并肩站立而起,使美国拥有了全球最强大的制造业,成为最强经济体,同样也是因为具有这些基本要素。
如果我们将IBM崛起所具备的这些基础条件以现在中国的领先企业,比如华为、比亚迪、大疆等的成长过程做个比较,就会发现,中国企业崛起,靠的也是整个国家在这些方面的进步。因为改革开放和全球化的加速,甚至可以说,中国企业比IBM当时具备的条件要更充分。
中国的优势在于,当今中国工业体系的规模、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超过了当年的美国,中国市场是全球最具活力、最具增长潜力的市场,所有这些都可以继续为中国高科技企业的崛起发挥作用。
我们从美国对华竞争战略中看到,华盛顿正重新寻回战后工业发展的政策,试图通过国家大规模的支持和干预来促进美国制造业的复兴。这个在冷战中采用过的招数的另一面是,与盟友联手,压制和掐断对手的发展可能。
我在先前文章中讲过,美国要和中国竞争,目的就是为了争夺更大市场。而要得到市场,就必须要有更强大的企业。
美国强,首先是美国企业强。
中国的高端芯片供应已被美国掐断,相关行业难以吸引全球顶尖企业投资,而中国企业吸纳全球高端人才的难度也不断加大。
我们面临的挑战是,华盛顿可以截断高端芯片的对华供应,但它能改变中国企业崛起的路径和环境吗?
IBM当年的经历告诉我们,只要那些发展环境的基本要素不变,中国企业就能够不被美国击败,制裁与遏制同样可以转换成为对自力更生的激励。
改革开放几十年,中国成功地营造出了“国产IBM”的发展环境,使得一大批具备全球型大公司素质的企业成长起来。只要我们坚守成功经验,而不是去追求什么递加的政策效应,更多地复制、延伸和扩展”深圳模式“、”义乌模式“、“杭州模式”,中国企业就一定会冲向时代的风口浪尖,成为弄潮儿。
企业强,国家强。做大做强中国企业才是成功抗衡美国打压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