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玉贵、赵耀:中国外贸“量质并举”特征凸显

根据中国海关总署13日公布的数据,2022年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达到42.07万亿元人民币,比2021年增长7.7%,连续6年保持世界第一货物贸易国地位。以美元计,2022年中国年度进出口规模为6.31万亿美元,这是自2021年首度突破6万亿美元后持续站稳这一重要台阶。

从时间序列来看,中国外贸自2013年首次达到4万亿美元后,不到十年时间里连续跨过5万亿、6万亿美元台阶。研究显示,这个时期全球经济的实际增长与中国进出口总体呈现上升势头紧密相关。这也凸显中国作为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枢纽的重要性,背后主要动力则是经济整体持续稳健态势、外贸不断提质增效以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中国外贸的强韧是在相对复杂的背景下实现的。这种“复杂”包括中国经济本身不确定性因素增加,全球经济面临高通胀、低增长,欧洲遭遇能源危机,美联储持续加息产生巨大外溢效应等,另外还有全球供应链局部断裂、产业链脱钩风险上升,叠加滞胀引发的经济后遗症将世界带入“高成本经济时代”。中国外贸的逆势上扬,表明中国更加善于在动荡的经济环境中,掌握稳产业链供应链、稳主体、稳市场的宏观政策逻辑与微观运行规律;更加熟于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和挤压下,把准扩大市场份额并保持出口竞争力的发展脉搏。

2022年中国对东盟、欧盟、美国分别进出口6.52万亿、5.65万亿和5.05万亿元人民币,分别增长15%、5.6%和3.7%。其中尤其值得关注的是中美双边贸易,尽管美国政府持续对华实施经贸打压,不断鼓噪与中国产业链供应链“脱钩”,但2021年中美贸易额达到7556亿美元的历史新高,2022年继续保持增长势头,充分说明市场主体的理性对泛政治化和泛安全化干预保持一定免疫。中美多年来形成的有效分工与产业互补,是两国经济“和则共赢”的坚实基础。

连续6年保持世界第一货物贸易国地位,既是中国外贸总量持续扩大的指标性体现,也是外贸高质量发展的逻辑延伸。无论从贸易规模、贸易结构还是从出口商品在全球价值链的位置来看,中国外贸“量质并举”的特征都更加突出了。目前,我国在全球产业链上、中、下游三个环节都承担着关键角色,掌握全球中间品供应的将近1/3份额,并开始在全球产业链扮演承上启下的枢纽作用;我国不仅在包括信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等领域逐步攀升至全球价值链的高端环节,在全球产业链分工的中低端环节也逐渐形成以中国为上游国,越南、印尼等地区性制造中心为下游国的地区乃至国际分工格局。

中国经济体系日渐增强的韧性、长期向好的发展趋势以及在应对重大外部风险中积累的丰富经验,结合中国数以亿计的市场主体营商与创新禀赋的迸发,使得中国不仅能在较长时间内保持全球最重要出口国地位,而且将在“十四五”时期成为全球最大消费市场,进而为全球经济发展持续提供增长动力。(作者分别是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金融贸易学院院长、香港中文大学工商管理硕士)

热门相关:我有无数神剑   超级英雄   风流医圣   万妖帝主   美女总裁之贴身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