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凡:“国会山骚乱”后遗症难愈,美国“民主灯塔”指的恐怕只是歪路
刚刚过去的1月6日,是美国“国会山骚乱”事件爆发两周年。2021年1月6日,数千名美国前总统特朗普的支持者强行闯入国会大厦,反对拜登总统当选,导致美总统权力过渡进程中断,并造成5人死亡,140多人受伤,被称为“1814年白宫遭英军纵火以来华盛顿最严重的暴力事件”。直至两年后的今天,这一事件的相关审理仍未完全完成。美国总统拜登在白宫出席有关纪念活动时仍表示,这样的事件“可能再次发生”,美国面临“一个历史拐点”。
令世人震惊的是,当地时间1月8日,巴西总统府、国民议会大楼、联邦最高法院等联邦权力机构受到暴力冲闯,现场一片狼藉。各国主流媒体对此密切跟踪报道,多国元首纷纷予以谴责。
冲闯巴西权力机构的是什么人,为什么要进行暴力冲闯,目前尚无定论。但国内外媒体的报道和评论总体指向巴西前总统博索纳罗的支持者不满博在总统大选中败选,在新总统卢拉刚刚就职之时以这种方式表达愤怒。
前总统的支持者,冲击国会,引发骚乱……这种似曾相识的感觉让人不禁思考,“国会山骚乱”的负面影响结束了吗?两年过去了,美国民主康复了吗?美式民主的“灯塔”给世界带来了什么?
一、暴力民主“余毒”外溢
“国会山骚乱”彻底揭开美式民主的华丽外衣:当一些政客拒绝承认选举结果时,其支持者就用强闯、打砸、袭警等非法和暴力的方式表达抗议,而将民主体制应有的和平示威方式抛之脑后。这一事件充分说明,美式民主难以有效维护公序良俗和稳定安全。对于世界来说,“国会山骚乱”开了一个很坏的先例,美式民主不是“典范”,而是“毒药”。
此次巴西联邦权利机构受冲闯后,不少国际主流媒体分析了此次事件与美国“国会山骚乱”的相似之处。有观点指出,美国人给巴西暴乱者树立了“坏榜样”,此次事件证明了美国两年前冲闯国会事件的“余毒”仍在,是一种来自美国的“传染病”。
曾担任美国前总统特朗普“军师”的史蒂夫·班农在巴西大选结果尚未揭晓时,就在个人社交平台散布关于巴西大选存在“选举欺诈”的不负责言论。此次巴西暴力事件发生后,班农立即发文称赞巴西抗议者是“为自由而战的勇士”。一个美国政治人士,不远万里把他国打砸抢烧的暴徒称颂为勇士,这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
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种“毒药”更易“扩散”、更易“保存”,值得所有人警惕。美国政府在事件发生后强烈谴责对权力和平移交的攻击,并表示将继续与卢拉政府合作。美国与巴西的友好合作为各方所乐见,但是在握住别人的手之前,是不是得先进行一番自我消毒呢?
二、政治极化蔚然成风
不知是“天意使然”还是“有意为之”,“国会山骚乱”发生两年后,美国政客不仅没有吸取教训,反而在同样的地方搞出了一套新乱局。
1月3日,美国开始新一届国会议长选举,众议院共和党右翼“强硬派”领头的约20人的小团体一直拒绝给众议院共和党领袖的凯文·麦卡锡投票,导致众议长“难产”、众议院“瘫痪”。期间,麦卡锡的支持者和反对者甚至差点上演“全武行”。在长达4天总计15轮的投票后,麦卡锡终于在7日成为了美国自南北内战以来选举过程最“难产”的议长。
这一令舆论哗然的闹剧又贡献了一个两党“为反对而反对”的典型例子,进一步凸显了两党意识形态差异加大,美国政治极化加剧。分析显示,此次议长选举中,让议员不满的并非候选人本身,而是议长权力和议员权力结构的不合理,反映的是美国民主制度的固有矛盾。
“自古红蓝出CP”,民主、共和两党各有主张、彼此监督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甚至两党做做交易、搞搞利益置换也都让人见怪不怪。然而当前红更红、蓝更蓝,说好的以“相互制衡”共同维护政体稳定变成了以“相互制约”一起给国家发展添堵,美国民主制度的弱化和分裂昭然若揭。
然而美国不愿放弃自身政治制度的“美颜滤镜”,对外宣传中仍着重强调所谓“三权分立”、“党派相互制衡”的好处,从自身价值观出发对他国政体指手画脚。对于政局出现波动的国家,选择于己有利的一派进行扶持,“某某发出了自由民主的声音”、“美国与某某站在一起”已成为美国总统演讲稿的惯用语。对于政局稳定且不甘为美国摆布的国家,则抹黑该国政府或执政党“独断专权”、“压制自由民主的声音”。其最终鼓励的,不是调和与共存,而是冲突与对抗。
三、民意撕裂势同水火
哪个国家、哪个时期都会有不同意见的碰撞,但好的民主应该能引导这种碰撞走向最大公约数、走向共识、走向对于全社会有益的方向。可如今的美式民主,却眼看着这种碰撞走向分裂与破坏。
堕胎、控枪、移民、种族、疫情、“罗诉韦德案”、“海湖庄园抄家”……一系列光怪陆离的争议和危机,无一不引起美国国内激烈争论。各大媒体多有政治倾向,新媒体根据受众偏好推送形成“信息茧房”,又进一步推动民众看法走向两极。
上个月,美国总统拜登在圣诞节讲话中坦言,“太多时候,我们视对方为敌人而不是邻居,视对方为民主党人或共和党人而不是同胞,我们变得太分裂了”。
民意的碰撞,本质上要以解决实际问题为支撑。无力解决甚至不愿解决社会不公、分配不均、治安不靖等实际问题,民意碰撞将成为“无本之木”,只会结出分化与对立的苦果。
然而,美国仍然抱残守缺,在对外宣传中把民意撕裂包装为“言论自由”。对于发展遇到困难的国家,大力推销“美式民主样板间”。对于发展较为稳定、不易钻空子的发展中国家,也至少要如“教师爷”般给人家“做个榜样”。对不想学习美国“榜样”而想走符合自身国情发展道路的国家,甚至还无端给扣上个“威权”的大帽子。
但实际上,美国输出的不外是更加虚伪的修辞和危害更大的对立。有几个国家在美国指导下实现社会和谐、国家发展,数一数也就知道了。
“国会山骚乱”凸显了美国从“合众国”变成“分众国”、美式民主从“Democracy”变成“Democrazy”的困境。然而美国却故意忽视自身民主制度的千疮百孔,以“民主灯塔”自居,向世界各地胡乱输出失序与对抗。这乱指歪路的“民主灯塔”裂痕日渐明显,被国际社会废弃也不过是时间问题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