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西涯:从源头着手打击“政治骗子”

近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播出电视专题片《永远吹冲锋号》第一集《第二个答案》,披露了傅政华案的一些细节。根据节目报道,傅政华长期受到多名政治骗子的哄骗,其中一些人甚至编造了极其荒谬的谎言,仍能成功拿捏操控傅政华长达20年之久,令人不胜唏嘘。实际上,在早前中央纪委通报的傅政华问题中,就有“长期结交多名‘政治骗子’”这一条。近年来落马高级干部的相关通报也曾多次涉及“政治骗子”的情况,包括山西省原副省长、省公安厅原厅长刘新云案,辽宁省政协原党组副书记、副主席刘国强案等。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开展了史无前例的反腐败斗争,党中央以“得罪千百人、不负十四亿”的使命担当猛药祛疴、重典治乱,形成高压反腐的常态治理机制。尤其是党的十九大以来,聚焦政治问题和经济问题交织的腐败案件,坚持利剑高悬、震慑常在,防止党内形成利益集团。近年来,包括上述案件在内的一大批中管干部的落马,让全社会看到党中央在反腐败领域持之以恒不松懈的坚定意志,在加强政治建设方面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强大决心。中国在反腐败实践中,形成既见“树木”又见“森林”的治理观和良性机制。

在刚刚举行的二十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严厉打击那些所谓“有背景”的“政治骗子”。在某种意义上,崇信“政治骗子”根本上既是一种权力迷信,又是一种旁门左道的封建迷信。在前述案件中,涉事官员的目的是试图通过“中间人”攀附所谓“政治权贵”,从而绕过正常的干部人事组织程序,这些“中间人”则利用这种心理实现“仙人跳”。一个要位子,一个要利益,典型的政治问题和经济问题相互勾连。“政治骗子”现象背后反映的一个根本问题是干部提职问题,要害是个别高级干部对提职提级的追求变得极端,为了投机不惜违背政治纪律、触犯政治规矩,一些投机行为甚至超出正常理智范围。

许多“政治骗子”通常是以虚构的领导干部亲友身份或特殊社会身份出现在公职人员面前,他们之所以能够游走在心思不正的那些领导干部之间,成为吃香的“政治掮客”,凭借的就是所谓“稀有政治资源”。而被蛊惑的这些干部,看中的也正是这些所谓“稀有政治资源”在干部推荐中可能发挥的重要作用。

案例显示,一些官员为谋求个人职务晋升大搞政治投机、攀附贴靠,主要目的就是要借力获得干部推荐权。一些受到审查的干部最后被判定为“从未真正树立理想信念,从未对党忠诚老实”,但其个人仕途却一路绿灯,这里的一个问题正是在于,在现行干部管理制度中,干部推荐这一环节承担的责任相对较少。这可能是现有干部管理体系中的一个漏洞,尤其是在干部选拔过程中的推荐酝酿环节,为形形色色“政治骗子”的出现以及上下其手提供了可能的空间。

吏治是中国政治系统存在和运转的基本保障之一,也是中国政治体制凝聚力的来源,可以说,任命提拔干部是国家机器运转的一大推动力。进一步说,吏治不仅关系国家机器的政治运转,而且关乎社会风气。吏治的意义不言而喻,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的意义同样不言自明。为了弥补干部管理的代偿问题,一个重要手段是意识形态建设,我们充分发挥了以干教培训为依托的思想政治建设功能,增强干部政治意识、纪律意识和规矩意识。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大力加强干部意识形态宣教工作,不仅坚决防止和反对个人主义、分散主义、自由主义、本位主义,而且坚决防止和反对宗派主义、圈子文化、码头文化,坚决反对搞两面派、做两面人。“政治骗子”现象的出现,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意识形态宣传教育在干部管理尤其是高级干部层面的功能仍然存在一些需要继续改进的空间。

2020年和2021年,全国纪检监察机关每年立案总数量均超过60万件,处分人数均超过60万人。值得注意的是,在所有受处分人员中,政法系统受处分人员每年均超过6万人,这说明政法领域是政治问题和经济问题相互交织的腐败现象出现的一个重点领域。过去几年,中央针对政法队伍实施“刀刃向内,刮骨疗毒”的教育整顿运动,目的就是通过纯洁政法队伍,确保政法机关更好担负新时代职责使命,不断厚植党执政的政治基础。“政治骗子”现象更是敲响了一个警钟,即一些封建迷信和旁门左道的思想,在干部队伍中还有一定的市场。因此,针对干部尤其是高级干部的宣教工作,还需要提高意识形态的针对性,更有效地实现思想宣传的穿透力和渗透力,把正确的政治观念和信念入脑入心。(作者是政治学者)

热门相关:1982年生的嫂子,现在只相信我   女婿面试   恶邻旅店   海兽之子   驯服的小女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