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颐武:“卷福”事件触及欧美历史创痛

因饰演福尔摩斯一角而被中国观众称为“卷福”的英国演员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最近卷入一桩“乌龙”事件。《英国每日电讯报》《每日邮报》等英国媒体报道,“卷福”祖先曾在巴巴多斯经营一个有着250名奴隶的甘蔗种植园并获取大量利益。据称如今巴巴多斯正向“卷福”这些富有的奴隶主后代寻求赔偿。这桩新闻在欧美影视界掀起连带效应,曾多次获得奥斯卡奖提名的美国演员爱德华·诺顿也被媒体爆出是奴隶主后代。

然而,据巴巴多斯媒体近日报道,接受英媒采访的巴巴多斯国家赔偿委员会副主席大卫·科米西昂亲自辟谣此事,称他的话被英媒断章取义和编造,加勒比国家确实曾向一些西方政府或公司提出过索赔要求,但并不涉及个人或家族。

这是一桩被西方媒体制造出来的“乌龙”事件,却触及欧美敏感的历史创痛。殖民主义是人类近现代历史中难以回避的一页。尽管西方殖民统治已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全球反殖民运动中被彻底终结,但殖民主义所造成的伤害至今依然存在,很多困扰非西方社会的现实问题都与被殖民史息息相关。这些历史记忆既是很难被抹去的,也是不应被遗忘的。

非西方世界对西方世界提出就殖民和奴役历史道歉和赔偿的要求,既是对历史补偿的寻求,也是对历史正义的追求。受偿方既包括被伤害的国家和民族,也包括西方国家内部的族群等。20世纪6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内部兴起的左翼政治运动,往往把索赔作为政治诉求之一。相关努力也获得了一些回应,比如在一些西方国家内部,有族群得到了部分道歉和赔偿。一些西方国家领导人也作出过对前殖民地国家道歉的姿态。尽管国家赔偿的要求至今没有得到西方国家政府的正面回应,但对于殖民主义的非正义性质还是形成了共识。毕竟,西方在自身现代化过程中对非西方世界的伤害是无法被否定和视而不见的。

然而,像英媒这样在影视圈中靠编造新闻抓“奴隶主”就能扫清殖民主义余毒?殖民主义的历史年代已经久远,更重要的是反思殖民主义影响,真正去除殖民主义“幽灵”。如今那种以霸权姿态和所谓“文明”优越感凌驾于其他社会之上的偏颇价值存在,根本上是殖民主义心态和思维在作怪。一方面,以“西方中心主义”的观念和意识,否定有其他现代化道路存在,不允许其他社会遵循适合自己的发展模式,以霸权姿态寻求与其他国家作“零和博弈”式的争斗,试图阻碍其他社会的发展;另一方面,粗暴干涉他国内部事务,以“教师爷”和“救世主”的心态对发展中国家进行霸凌。这都是殖民主义“幽灵”作祟的表现,西方社会对此应该有更多的反思、更多的追问。

真正消除殖民主义影响,绝不仅仅是一件“政治正确”行为。寻求在一个多姿多彩的世界中推动文明对话、文明互鉴,寻求不同发展道路间的和谐共存,应是当今世界的重要主题。“卷福”事件是个“乌龙”,但反思殖民主义不是。(作者是北京大学教授)

热门相关:相逢的味道   家庭重塑   致候吾友   神兽金刚之青龙再现   处女作家的初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