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景源:提振明年经济开好局走好步的信心
日前,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这是党的二十大后首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实事求是地研判了当前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对明年经济工作进行了一系列精准务实的部署,提振了全社会对于明年经济开好局起好步的预期和信心。
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的局面是错综复杂的。过去5年,我们保持了经济年均增长5%以上的速度,好于全球平均水平。疫情之下,整个经济在稳定增长、促进就业、保持物价基本平稳和国际收支平衡方面,取得了来之不易的成就。但与此同时,经济企稳回升的基础还不牢固,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仍然较大。就目前整个经济运行而言,突出矛盾是总需求不足。外需方面,由于世界经济复苏放缓,一些国家和地区出现衰退的苗头和迹象,导致整个世界经济的需求较大幅度回落,这将影响我国出口的进一步增长。内需方面,虽然投资中的基础设施投资和工业投资总体表现还可以,但是房地产投资连续三个月下降,拖累了整体投资的增长,而消费受疫情影响目前也呈下降状态。
因此,稳定和扩大总需求是当前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方向,尤其是要挖掘内需的潜力,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发挥好投资的关键作用和消费的基础作用。与此同时,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通过高质量供给创造有效需求,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无论是发挥好内需中投资的关键作用,还是统筹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扩大内需,产业层面的目标都具有重要的引导性意义,构建什么样的产业体系、实行什么样的产业政策关系到投资的效率和经济发展的质量。这也是为什么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明年五大任务中强调“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五大政策取向中强调“产业政策要发展和安全并举”。
对于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党的二十大报告已经做了明确部署,要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从我国目前的产业体系来看,一方面我们拥有全球最齐全的工业门类,连续12年保持世界第一制造大国地位,全面融入全球供应链,另一方面在劳动密集型产品竞争力和高科技领域补链强链上仍然面临挑战和困难。在传统产业领域,随着我国劳动力产本的上升以及越南、印度等更具劳动力成本优势国家的追赶,如何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来降低成本至关重要。在一些高科技领域,缺乏核心技术和被遏制、打压的问题依然突出,过往的经验告诉我们核心技术买不来,一定要把自主创新作为第一驱动力,要有加快推动我国产业现代化步伐的紧迫感。
具体而言,围绕着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目标和现实中存在的问题,在制订和推进高效的产业政策上,有必要注意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加大对传统产业技术改造升级、设备更新的支持力度,加快工业化和数字化的融合。我国传统产业仍然在规模以上工业产值中占据相当大的比重,抓好传统产业技术改造升级对于提高企业活力和创新力很关键,在这方面政府有必要出台更大强度的支持措施,有条件的省份和地区可以考虑为企业设备更新、技术改造投入等贷款贴息,鼓励传统产业升级改造。另外,在制造业和数字化相融合方面,比如推动5G等新技术在工业生产领域应用等方面,也有必要加大支持力度。
第二,统筹发展与安全。一方面要充分理解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尤其是能源、粮食、供应链三大安全的重要性。针对能源、粮食等受外界波动影响比较大领域,要有专门的产业政策保障、解决能源和粮食安全问题,提高相关领域的生产积极性。针对产业链供应链中的关键核心技术和零部件薄弱环节,要有弘扬当年“两弹一星”的精神,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集中攻关。另一方面也要充分理解发展是安全的保障,产业政策要体现求发展的紧迫感,发展得越好越安全,推进产业现代化的步伐越快越安全。与此同时,要保持开放,近代社会几百年的历史证明没有一个国家能最终把技术垄断住,我们要在开放融合创新中进一步补链强链。
第三,产业政策要能够得到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强有力的支持,形成一种合力。财政政策的加力提效和货币政策的精准配套在产业政策上应该有比较明显的体现,比如对相关领域市场主体降税减费。在一些重点领域,应该有与之相对应的国家大基金,比如半导体领域、制造业和数字化融合领域。至于基金的来源,既可以财政出钱,也可以创新形式搞股份制,引入市场资源。
第四,产业政策是建立在尊重市场规律基础上,产业政策最终效果的实现靠市场主体,要发挥企业作为市场主体在产业政策实施中的活力。实际上,产业政策作为使供给结构能够有效地适应需求结构要求的政策措施,既代表了国家发展的利益,也充分体现了每一个企业的利益,我们的产业政策目标最终是落实到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需要上。(作者是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