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利平:美方挑拨改变不了中菲合作大势
美国国务院发言人普赖斯19日发表涉南海问题声明,声称美国支持菲律宾继续呼吁中国尊重《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并履行2016年所谓南海仲裁案裁决的法律义务。他说美国与菲律宾“站在一起”,维护“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美国务院的这份声明目的明显在于挑拨和“拉偏架”,以故意升温南海局势,尽管那样根本不符合地区国家共同维护南海和平稳定这个最大公约数。与此同时我们注意到,菲律宾总统府发言人20日对南沙群岛相关区域中国船只“不断增多”的所谓担忧不予置评,刻意保持低调,这与美方的高调回应形成鲜明对照。美方不是中菲南海争议的当事方,但却一直很“热心肠”,背后目的不言自明。
中菲南海争议既是一个历史问题,也是一个现实问题,但涉及岛礁主权和海洋权益则属于双边问题,与第三方无关。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菲律宾以“无主领地”为名占领南沙部分岛礁,并将这些岛礁命名为“卡拉延群岛”。1984年,菲律宾批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以此为依据主张对所占岛礁的海洋权益。2009年,菲律宾政府批准《领海基线法案》,进一步固化所占岛礁的权益。2012年4月到5月,“黄岩岛事件”爆发,中方有理、有利、有节处理争端,实现了对黄岩岛的实控。随后,2013年菲律宾阿基诺三世政府单方面提起所谓南海仲裁案裁决,导致中菲关系降至冰点。
2016年6月杜特尔特总统上台执政。当年12月,杜特尔特总统公开表示将搁置所谓南海仲裁案裁决,不会向中方强加任何东西,强调菲律宾不准备对抗中国,中菲关系出现转圜。2017年,中菲成立南海问题双边磋商机制,至今已举行6轮磋商。通过这一机制,双方凝聚共识、增信释疑,妥善管控分歧,推动海上务实合作,开展在海上搜救、海洋渔业、海洋生态环保与科研、海上油气开发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为最终解决有关争议不断营造有利环境。
杜特尔特政府执政6年期间,中菲总体上有效管控南海分歧,同时有力推动双边务实合作。6年来,中菲双边贸易额翻了一番,年均增长约11.7%。中国对菲投资总额较前一个6年翻了两番。中国稳居菲律宾第一大贸易伙伴、第一大进口来源地,并跃升为菲第二大出口目的地。中菲这些务实合作成果大大改善了菲律宾民生,使普通菲律宾老百姓得到不少实惠。比如,中国大量进口菲律宾香蕉、芒果等农产品,第一时间向菲提供疫苗捐赠等。这些务实合作夯实了中菲关系的民意基础和社会基础。
2022年6月马科斯总统上台后明确表示不能用南海问题定义整个中菲关系,将继续杜特尔特政府推动与中国合作的积极态势,妥善管控南海分歧,寻求非政府间合作模式,推动南海能源联合勘探。2023年1月初马科斯总统将访问中国,中菲关系被认为可能就此迎来“新的黄金时代”,未来将有可能推动在南海合作开发等方面取得积极进展。中菲处理南海问题的实践表明,中菲有智慧、有能力通过双边渠道管控南海争端,这是南海和平稳定的基础。
2022年是《南海各方行为宣言》签署20周年。“宣言”通过的20年中,南海和平稳定得到维护,中国和东盟合作从“黄金10年”走向“钻石10年”,享受到和平稳定的巨大红利。2022年11月11日,中国和东盟在金边共同发布《纪念<南海各方行为宣言>签署二十周年联合声明》。声明强调,双方共同致力于早日达成有效、富有实质内容、符合包括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在内国际法的“南海行为准则”。其实,制定“南海行为准则”是“宣言”的明确规定和要求,符合中国与东盟国家的共同意愿和需求。现在双方通过双轨思路,就“准则”进行多轮磋商。虽然受疫情等因素影响,“准则”磋商进展没有达到预期目标,但磋商大方向没有根本改变。
总而言之,南海问题不是中菲关系的全部,也不是中国和东盟之间的问题,而是涉及地区和平稳定这个最大公约数。同时,部分域外国家尤其美国的破坏性介入或“关注”,无论出于何种目的,只会使南海问题更加复杂化和国际化,这与“宣言”精神不相符,也与“准则”磋商的目标不一致。30多年来中国与东盟合作的具体实践已经证明,中国和东盟有能力共同管控南海分歧,共同维护南海和平稳定,这不仅有利于地区繁荣发展,对世界的经济增长也将起到重要推动作用。(作者是中国社科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研究员、东南亚研究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