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光宗:全球80亿人口到来,是喜是忧?

据联合国《世界人口展望2022》报告预计,到本月15日,全球人口将达到80亿。在今后几十年内,全球人口仍将保持增长势头,但增速会有所放缓,且存在地区差异。笔者并不认为,80亿人口或者90亿人口的到来就是一个“里程碑事件”,因为人口是慢变量,80亿人口日的到来并不会触发任何有意义的社会变革,世界该怎么样还是怎么样。正如联合国人口基金执行主任卡内姆所说,“人们不应单凭人口数据而感到担忧。”人口增长反映的往往是问题的表象,只是“冰山一角”,“海平面”下的经济社会文化管理等问题更加错综复杂。

第80亿个地球人的到来是更值得欢喜还是更值得忧虑?这是个难以一言以蔽之的问题。粗略地考察人口与资源环境的关系,我们可以用到人口数量的乘数效应、除数效应、加法效应以及减法效应,推力效应和阻力效应,创新效应、生产效应、消费效应,还有聚集效应、耗散效应和团结效应,等等。全球人口的增加主要来自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它们处在人口转变的微妙平衡中,高婴儿死亡率需要高出生率来平衡,到2050年,全球人口将达97亿,过半的人口增长主要来自8个国家,这些国家普遍需要自觉、负责的家庭生育计划和避孕节育的技术支持。

更加重要的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树立“只有一个地球”以及“和谐地球”的理念,共同扮演好负责任的、有爱心的“地球人”的角色身份。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曾经说过:倡导慈悲为怀的大乘佛法和仁爱为心的儒家文化或可拯救这个世界。的确,人类的观念与行为远比人口的多少对世界造成的影响更大。人类需要深刻的思维方式、生存方式和生活方式革命。有美国学者指出,与其质疑80亿人口对地球来说是否太多,并把问题归咎于人口增长最快的发展中国家,更大的问题其实是最富裕人口对资源的过度消耗。据估计,如果每个人都按印度人的经济条件生活,人类每年只需要0.8个地球的承载力。但如果每个人都像美国人那样去消费,每年则需要5个地球的资源。

人口具有不同的社会属性和族裔特征,居住分布和分隔在不同的地理区域与国家系统中。非洲人口很难分享到相隔万里的发达国家的资源。据统计,即使目前全球粮食产量足以喂饱80亿人,仍会有8亿人口“长期营养不良”。对这种资源占有、布局或者分配不均格局进行改善需要构建对弱势群体进行人道关怀的社会机制。单纯用人均指标来测量全球人口的增长对资源环境的所谓压力和负担意义不大,重要的是人类文明制度的改进和进化。非政府组织“全球足迹网络”和世界自然基金会的数据显示,人类需要相当于1.75个地球的生物承载力才可持续满足当前人口的需求。试问,这个答案有什么意义吗?人类毕竟只有一个地球,无论人口是增还是减,只要“贫者贫、富者富”的贫富分化、阶层固化的格局不变,地球依然会持续不堪重负。印度甘地曾说,地球的资源足以满足人类的需求,但满足不了人类的贪婪。适当适度消费、遏制奢靡之风、崇尚节约俭朴难道不应该是地球人今古恒常的消费道德观吗?

联合国数据显示,2019年全球平均预期寿命为72.8岁,到2050年预计达到77.2岁。2022年65岁以上人口占全球总人口比例为10%,到2050年将升至16%,全球人口已经老龄化,养老安全成为全球话题。保护大自然的权利、提倡大地伦理观、推动人类道德的进步,让人成为以天地为心的高尚之人,这也是人本人口学、人文人口学的基本价值取向。人本主义或者“以人为本”并不等同于“我是万物尺度”的“人类中心主义”。

如果人口增长伴随的不是人欲的膨胀,而是人性的进化,那么地球依旧将闪耀出祥和之光,成为适合人类居住的乐土。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概念框架中,人类理应共建共享、共生共荣,为实现大同世界共同努力。(作者是北京大学人口所教授)

热门相关:脑洞大爆炸   新书   婚婚欲睡:腹黑老公请节制   终极高手   腹黑大神:捡个萌宠带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