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文竹:以开放的区域主义为东亚发展注入正能量

近年来,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相互交织,为世界各国带来复杂严峻挑战,也更加凸显出东亚地区作为世界“和平稳定锚、发展动力源、合作新高地”的独特贡献。习近平主席多次指出,开放是亚太合作的生命线,要坚持开放的区域主义。展望未来,和平、发展、自主、包容的主旋律,将伴随东亚继续辉煌发展之路、开辟多边合作新篇章,也必将为全球治理带来宝贵的“亚洲经验”,成为国际社会认真倾听的“亚洲好声音”。

在相互尊重、平等协商的“亚洲方式”指引下,东亚区域合作机制日臻成熟。东亚峰会、东盟地区论坛、东盟与中日韩(10+3)等机制不断发展壮大,见证了亚洲走出贫穷动荡实现经济腾飞,为东亚繁荣稳定提供了重要支撑,开启了不同社会制度、不同发展水平、不同文化国家合作共赢的典范。1997年,为合力应对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东盟与中日韩合作进程应运而生。25年来,“10+3”合作已在经贸、财金、粮食、农业等20多个领域建立起65个对话与合作机制,其中包括16个部长级会议机制,搭建起宽领域、多层次的合作格局。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10+3国家第一时间举行领导人特别会议,分享经验、互施援手,并推动建设“10+3应急医疗物资储备中心”,助力“清迈倡议”“10+3大米紧急储备机制”更加有效地发挥作用,引领东亚走在全球抗疫和疫后复苏的前列,2021年东亚地区经济增长接近6%。

在自主自愿、互利共赢的原则引领下,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持续推进,成为抵制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逆流,维护多边自由贸易与国际合作的引领性力量。2020年以来,中国与东盟连续两年互为第一大贸易伙伴,双方贸易额较1990年代初增长一百余倍。中国也是日本、韩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日、韩分别是中国的第二、第三大贸易伙伴国。区域内相互投资高度活跃,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产业链供应链格局。2022年1月1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顺利生效实施,成为全球人口最多、经贸规模最大、最具发展潜力的自由贸易区,为区域产业链供应链融合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在东亚地区经济发展转型升级共同需求推动下,地区各国务实合作在数字经济、气候变化等新兴领域不断拓展,绿色、均衡、协调的可持续发展取得显著成果。中国-东盟“创新年”“数字经济合作年”“可持续发展合作年”相继成功举办。低碳转型、清洁能源、智慧城市、人工智能、电子商务等领域成为10+3合作新高地。中国提出的“东亚减贫合作倡议”成为“减贫合作的标杆”,为促进东亚地区平衡发展起到重要示范作用。

在团结协作、包容开放的“亚洲价值观”指导下,东亚各国共促地区和平,维护地区长治久安。多年来,中国与东盟国家一道,坚持以对话协商解决热点问题,以多边合作共同应对跨国性挑战,认真贯彻落实《南海各方行为宣言》,推动“南海行为准则”磋商取得显著进展,就“南海行为准则”单一磋商文本草案达成一致,有效管控了彼此间的分歧争议,维护了南海局势的总体稳定。在个别域外大国试图制造地区分裂、挑动军事集团对抗带来的地缘政治挑战面前,以东盟为中心的区域合作架构力主尊重各国自主选择的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兼顾各方诉求,包容各方利益,有效确保了东亚地区总体稳定。

2022年,中国与东盟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迎来开局之年。中国与东盟携手共建更为紧密的命运共同体,共同维护东盟在区域架构中的中心地位,合力促进《东盟印太展望》与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对接,将为东亚区域合作注入新动力,助推东亚共同体建设迈上新台阶。

《东盟印太展望》主张,亚太和印度洋地区应倡导对话与合作、追求共同繁荣而非对抗,东盟作为地区“守门员”,将秉持相互尊重、开放包容的核心价值,为引领塑造本区域经济和安全架构发挥核心战略作用。这些原则理念,与中国长期坚持的周边外交理念相契合。而在务实层面,《展望》提出的“海上合作”“互联互通”“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及“经济合作”四大支柱,均已体现在中国东盟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合作之中。在已有经验与共识基础上进一步聚焦发展主题、深化政策与机制对接,也将有利于推动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在东亚率先落地生根。

东亚国家山水相连,命运与共。面对霸权主义与冷战思维抬头,少数国家大搞亚太安全北约化、区域经济阵营化,迫使地区国家“选边站队”等历史逆流带来的地缘政治压力,东亚国家只有坚持独立自主、团结互利,坚守发展优先这一合作大方向,才能牢牢把握自身命运,成为促进地区发展繁荣的“棋手”,而非大国博弈的“棋子”。坚持开放的区域主义,维护真正的多边主义,将助力东亚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而东亚的合作实践与文明智慧,也将不断为开放的区域主义注入新的时代内涵。

(孙文竹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亚太研究所副研究员)

热门相关:亿万老公,送上门!   世界第一校长   四爷又被福晋套路了   视死如归魏君子   充满爱意的少妇献出乳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