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评:中印谈判桌上不应有西方的舆论骚扰
7月17日,中印两军在莫尔多/楚舒勒会晤点印方一侧举行第十六轮军长级会谈。双方于18日深夜发布联合新闻稿,再次重申了双方维护中印边界西段实控线安全稳定、继续密切保持外交和军事渠道沟通对话的共同意愿。与此前的联合新闻稿相比,这次特别强调了将以“建设性和前瞻性方式”继续探讨推动解决中印边界西段实控线地区有关问题,这释放出中印关系持续“回温”的积极信号,双方在解决边境问题上的互信正在重新逐渐积累,为两国有效管控边界纠纷提供了必要氛围。
本轮会谈与上次相隔近4个月,这也是中印两军自2020年加勒万河谷冲突以来,谈判间隔时间最长的一次。会谈的推迟让一些西方媒体提前给会议下“诊断书”,称印度与中国存在巨大的实力“不对称”,双方的分歧“显而易见”,“几乎无法就讨论达成一致”。但事实证明,中印完全有能力处理好两国间的问题和分歧,18日发布的联合新闻稿就是对美西方舆论骚扰的一种间接回应。
中印边境对峙已经进入第三个年头,这样的对峙不应该无止境地持续下去。但复杂的边界问题不可能“一步到位”解决,具体的谈判过程更是艰难而且漫长。中印都是有能力调动国家力量支持一场边境冲突的亚洲大国,两国人口超过28亿,在世界局势复杂动荡的情况下,对双方而言,将摩擦控制在最低烈度,对分歧保持足够耐心,显然要比“彻底解决边界问题”更具有现实紧迫性,也考验着两国的智慧。
需要警惕的是,中印边境不应有让外部势力打楔子的裂缝。每当中印军官准备坐在谈判桌之前,美西方舆论总是会有一轮集中的炒作。比如渲染“印度的困境”,或者使用激将法,宣称印度“害怕与超级大国对抗”,此前美方高级官员更是多次公开对所谓“中国霸凌印度”表达“担忧”,同时更是对印度在“印太战略”中的“重要作用”大吹特吹。这些都是华盛顿对新德里开展“追求攻势”的伎俩,是出于遏制中国的地缘政治需求而试图给它灌下的迷魂汤,但它的确在过去一段时间让一些印度精英感觉有点“飘”,甚至将中国保持边境地区和平稳定的愿望误读为可以利用的软弱。这是造成中印关系面临困难的重要原因之一。
因此,印度坚持战略自主的传统尤其重要。俄乌冲突让一些印度精英冷静下来,开始重新思考国家利益之所在。比起前两年民族主义情绪泛滥,最近几个月印度国内有关修复中印关系的声音开始多了起来。此外,印度外长苏杰生最近公开反驳了借俄乌冲突影射中印关系的说法,表示印度完全有能力管理与中国的关系,明确表达不希望外部势力插手双边分歧的意愿。这一言论释放出的冷静和理性,将被证明是正确并且有利于印度国家利益的。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美西方近年来出于优先程度考虑,总体对印度采取拉拢态度,但仍掩饰不住其骨子里的居高临下。有美国媒体近日就批评印度对华政策“混乱”,新德里不愿与华盛顿方面合作,使它容易被“利用”。文章宣称,莫迪领导下“经济薄弱、社会脆弱”的印度“可能被夹在锤子和铁砧之间”。这番言论显然把美西方的心里话抖了出来,必须正告它的是,印度不是被人随意捶打的铁条,中国也不会做挤压印度的铁砧。
中印都是致力于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兴经济体,彼此的共同利益远大于分歧。解决边界问题虽然艰难,但它被放到什么样的位置才最符合自己的国家利益以及地区共同利益,这是一本并不难算清的账。
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像中印这样10亿级人口规模的两个巨型邻居共同发展的经验,看待中印关系,应当有超越喜马拉雅山脉的广阔历史视野,同时抵御美西方不怀好意的舆论骚扰,让中印成为相互成就的伙伴,而不是彼此消耗的对手,把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实现各自国家的发展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