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剑:是强化“供应链韧性”,还是破坏供应链?
当前,全球化这个推动世界经济前行的车轮,转得非常吃力,因为逆全球化力量在明显增长。
导致“逆全球化”的原因之一,就是全球供应链的断裂。 这使得各国生产、服务、贸易、投资等,在全球范围内的布局配置,变得越来越困难。
供应链断裂,既有客观因素,也有主观因素。 新冠大疫导致全球范围内货物供应紧张甚至停滞,这是客观因素;美等挑起乌克兰危机、强行推动对华“技术脱钩”、“产业脱钩”,重组供应链“小圈子”,则是造成供应链断裂的主观因素。
俄乌冲突爆发后,美西方掀起对俄高强度制裁,借机重组全球供应链,继续推动中美经贸“脱钩”。美西方一系列对抗性、敌对性政策,对破坏全球生产供应秩序,导致全球经济下滑和通胀高企难辞其咎。
目前,拜登政府正在全球范围内大力推动“近岸外包”、“友岸外包”,主张将供应链转向可信赖的国家,其实质就是通过国家手段重构供应链。
在东亚方向,美将与日韩的供应链合作作为优先事项。美韩签署供应链与产业对话谅解备忘录,美日就加强关键领域供应链合作达成共识。
在“印太经济框架”下,美以“增强供应链韧性”为由,正在打造排除中国的地区供应链,企图将部分供应链从中国转移至东南亚国家。
美国还拉拢拉美国家,共同打造所谓“更具弹性且安全的供应链体系”。
美国已经成为逆全球化的最大推手,并将其重构供应链行动,披上维护民主、人权的价值观外衣,构筑“民主供应链联盟”,称要抗衡中俄等“威权国家”。 美推出的“维吾尔强迫劳动预防法”,就是为此打造的政治工具。
从“产业回流”到“近岸外包”,再到“友岸外包”,美国保护主义的底色和逻辑一脉相承,无非就是利用国家力量,打造供应链“小圈子”,孤立中俄,重塑以美国为核心的供应链联盟,延续其霸权。
国际供应链的形成和固定,是市场经济规律长期作用的结果。充分利用已经形成的有效供应链,就可以实现市场主体和消费者利益最大化、交易成本最小化。
违背市场规律另搞一套不成熟的供应链,将会推动制造、运输、交易等环节效率下降、成本上升,也势必对全球通胀和经济下行产生持续影响。
美国目前的通胀已是40年来新高,且“高烧不退”。在此情况下,美政客仍然“经济问题政治化”,刻意将国际供应链搞得七零八落,这必将给其高通胀再加一把火。
作为世界最大经济体,美国将自己逼上悬崖的同时,其损人不利己的政策,也在殃及全球。
未来,受疫情、全球政治经济格局变化、美西方地缘政治操弄影响,全球供应链修复困难重重。这将影响很多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利用全球化加快自身发展的努力。
世贸组织总干事伊维拉提醒,近岸、友岸或本地生产,不能与增强经济韧性划等号;供应链多元化,应是企业自主决策而非政治干预的结果。
围绕经济全球化,分裂对抗与团结合作两种力量的博弈,还将持续。是坚定不移参与支持全球化、推动各国共同发展繁荣,还是抱守冷战思维,破坏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阻碍合作共赢,国际社会将会以行动作出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