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朔:“战争疲劳症”深深困扰欧洲
法国、德国、意大利和罗马尼亚领导人日前“突访”乌克兰,并会见乌总统泽连斯基。法国总统马克龙会见后表示,法国、德国、意大利和罗马尼亚四国已经达成一致,支持欧盟委员会立即给予乌克兰“欧盟候选国地位”。四国领导人还表示“要帮助乌克兰打败俄罗斯”。
实际上,“突访”背后是数周前就开始筹划、但迟迟拿不定何时访问更妥当的纠结。欧洲人心态在变化,毕竟俄乌冲突的成本已很大程度被转移到欧洲头上,冲突持续越长,欧洲付出的代价就越大。欧洲已经深患“战争疲劳症”,此前泽连斯基已经公开谈论这种担忧,结束冲突的多重迫切性在不断上升,所以法德意罗领导人才会如此着急扎堆访乌。
一是经济层面的迫切性。疫情影响下的供应链因冲突进一步受损,尤其是制裁导致的能源、原材料和粮食价格暴涨,更直接冲击欧洲经济根本和民众日常生活。欧元区5月份通胀已达到8.1%的历史高位,欧洲央行表示将在下个月加息,这将是时隔11年以来的首次加息,若通胀形势未见好转的话,9月加息幅度可能更大。
同时,欧洲央行还将欧元区今年GDP增长预期从3.7%下调至2.8%。在经济低迷之际,欧洲央行收紧货币政策虽有应对通胀的无奈,但总有些“头痛医头”,很大程度会抵消各国政府的财政刺激效果,使复苏希望变得越发渺茫,甚至有陷入滞胀风险。匈牙利总理欧尔班认为,如果欧盟继续制裁俄罗斯,对俄天然气实施禁运,将摧毁整个欧洲经济,毕竟没有人希望欧洲破产。
二是社会层面的迫切性。经济好,不会解决所有问题;经济不好,一定会出问题。经济前景不明加上贫富差距扩大,会进一步反映到社会层面,导致人们对现实不满增多,并反映为反战情绪的上升。例如德国就已多次爆发大规模的反战游行,要求西方国家停止对乌武器援助。当然,最麻烦的还是财政资源的再分配,以及由此带来的社会福利的削减,恐令政府陷入两难的境地。德国宣布增加国防开支1000亿欧元,加之对俄制裁带来的能源转型压力陡增,已引起经济学家们的严重质疑。如果冲突再持续下去,本来已有的社会矛盾进一步被凸显放大,经济状况和社会政策都将陷入困局。
三是政治层面的迫切性。经济影响社会,而社会必然会影响到政治。法国刚刚结束总统大选,又在进行国民议会选举。以往法国的选举很少涉及外交议题,选民更关心的还是内政。但俄乌冲突却改变了这一政治惯例,内政已很大程度受到外交的影响。无论是极左翼的梅朗雄还是极右翼的勒庞,都是借生活成本的上升来拉选票。虽然马克龙得以连任,但议会选举仍面临来自左翼联盟的巨大挑战。6月9日,超过170位经济学家联名发文,支持左翼联盟的经济政策。而且2017年曾支持马克龙的经济学家,今年全部缺席了其竞选活动。接下来,无论马克龙的共和国前进党能否在议会赢得绝对多数,天平已逐渐向反对派倾斜,马克龙的执政之路似乎不会平坦。
四是一体化层面的迫切性。不团结一直是欧洲的大问题,无论是南部欧洲与北部欧洲,还是东部新欧洲与西部老欧洲,矛盾一直存在,而俄乌冲突继英国“脱欧”之后再次加剧了欧洲内部分裂。各方对待俄的态度不尽相同,源于安全需求、战略视角以及经济利益等不同,但波兰等中东欧国家无疑期望借冲突提升自己的地位,增加在联盟内部的话语权。而在西欧国家看来,中东欧国家并没有完全遵循欧盟既有的规则和义务要求,却反要从西欧那里无偿拿到大量援助资金。这种不断加剧的权力纷争,在有关在乌克兰入盟的问题上就体现得非常鲜明。即便是法国激进左翼代表人物梅朗雄都明确反对,他认为月最低工资160欧元的乌克兰要尽快入盟是不可能的。
五是国际层面的迫切性。欧洲一直希望在大国竞争中不选边站队,而是根据自己的利益来决定与其他国家的关系。但俄乌冲突的爆发无疑让欧洲战略自主的努力遭受重挫。欧洲在安全不得不更依赖于北约,在能源上与俄罗斯切割后只能更加依赖于美国,而这种成本交换必然让欧洲在其他问题上更多仰美国鼻息。俄乌冲突持续的时间越长,这种被动的依赖关系对欧洲的独立性冲击越大,使其在全球其他领域的利益受损。例如针对全球经济增长最快的地区,欧洲也早早推出了自己的“印太战略”。但是,美国积极抽身重返“印太”,被甩锅的欧洲心里实际很焦急。
当然,俄乌冲突的本质还是美俄矛盾,或者说是俄与美国领导的西方集团之间的矛盾。欧洲在其中更多是利益攸关方,而非问题的解决者。在冲突爆发之前,欧洲曾寄望于美国的外交努力,但最后却发现美国根本不是要平息事态,等到自己再上场斡旋为时已晚。现在欧洲深受“战争疲劳症”困扰,多重迫切性让欧洲领导人越来越坐立不安,毕竟自己的事情还是要靠自己才行。(作者是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