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飞腾:美视南太为对华竞争关键战线
经过3个多月的准备,拜登政府负责与南太平洋岛国谈判的特使尹汝尚于14日至16日访问马绍尔群岛。美方此举名义上是与马绍尔群岛、密克罗尼西亚联邦、帕劳共和国商谈即将到期的《自由联合契约》,但美欧一些媒体评论认为,美方选择这个时候派特使前往南太,“与中国争夺影响力的意味很浓”。
《自由联合契约》是美国与上述三个南太岛国的一项特殊安排。20世纪80年代,帕劳共和国、密克罗尼西亚联邦、马绍尔群岛在结束联合国委任托管、获得自治权之后,陆续与美国签署该契约,规定美国对这些岛国的经济援助,美国在岛国驻军的权利以及一定程度上的防卫义务。而这些岛国除了获得财政援助、美国帮助提供通邮之外,其居民也可以免签证前往美国工作和生活。目前实施的契约于2003年获美国国会审批同意,为期20年。其中,对马绍尔群岛共和国和密克罗尼西亚联邦的经济援助部分将于2023年到期,对帕劳的经济援助部分也将于2024年到期。
从地缘战略角度看,美国眼下加强和南太岛国的关系,主要是因为这些国家的地理位置和海域面积。例如,美国国会2019年7月建立“太平洋岛屿核心小组”,按照该小组成员的说法,太平洋岛屿是“印太地区”一个关键但经常被忽视的部分,这些岛屿及其海上专属经济区不仅是“美国太平洋大家庭的重要部分”,而且其所覆盖的海域面积要比俄罗斯、中国陆地面积总和还要大。因此,太平洋岛屿关系到美国的未来,“是美国的后院”。从海洋国家的视角看太平洋岛国,这片区域的人口虽然只有230万,但这些国家在美国构筑海上岛链中的作用极为突出。
在“太平洋岛屿核心小组”的推动下,美国两党于2020年7月出台了《促进美国长期参与太平洋法案》(也称“蓝色太平洋法案”)。法案主要是宣称所有太平洋岛屿都是“自由和开放的印太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强调美国在太平洋岛屿拥有重大的国家安全利益,包括保护区域和平与安全、通过贸易促进经济繁荣。而该法案对岛国的援助总计将达到10亿美元,目的是在外交、军事关系和经贸合作方面提升美国的存在感。
笔者认为,考虑到今年2月以来美国针对南太地区的系列举动,美高官再度访问南太国家绝不仅限于双边范畴,对华竞争的意味不言而喻,因为华盛顿一直在防范中国加强与该地区国家的关系,以免削弱美国在该地区的影响力。今年2月美国出台了《印太战略》文件,其中强调美国是一个“印太大国”,决心加强在印太地区的长期地位和承诺,将关注包括太平洋岛屿在内的每个角落。美国的目标是寻求成为太平洋岛国不可或缺的伙伴,扩大在太平洋岛国的外交存在,提升美国海岸警卫队在太平洋岛国的合作。从其安排顺序看,太平洋岛国的地位与南亚、东南亚的伙伴国地位相当。
今年2月12日,美国国务卿时隔37年之后再度到访斐济,试图向国际社会展示美“不会放任太平洋区域倒向中国一边”。华盛顿私下里积极推动的是军事安全领域在南太地区的存在,表面上则宣称与这些国家讨论气候变化、新冠疫情、救灾援助。可事实上,在这些领域,恰恰是中国在该区域做得更好。中国与岛国的合作涵盖了贸易投资、海洋环境、防灾减灾、减贫扶贫、医疗卫生等20多个领域,其中颇具特色的是菌草种植技术的传播。1992年至2021年,中国同建交岛国贸易额年均增长13%。新冠疫情暴发以来,中国向岛国提供了多批次疫苗以及各类抗疫物资。
从拜登政府的举措来看,在第三方和中国展开博弈时,往往更加针锋相对,而不是特朗普时期的差异化竞争。例如今年4月下旬,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印太事务协调员坎贝尔与负责东亚和太平洋事务的助理国务卿克里滕布林克率团访问所罗门群岛,当面威胁所国领导人,称该国与中国于4月中旬达成的一份协议对美国及其盟友具有潜在的负面影响,要求其向白宫保证,不会让中国在该国建立事实上的永久性军事存在。为了增强美国在该国的存在感,美国还决定重启1993年关闭的驻该国大使馆。
可以预期,随着中国在南太地区合作的扩大以及全球性问题的增多,美国日益将该地区视为对华竞争的“关键战线”。(作者是中国社科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研究员、中国社科院地区安全研究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