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喆:PMI指数回升,中国经济运行逐步恢复

5月31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5月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49.6%,较上月上升2.2个百分点,制造业总体景气水平有所改善,经济运行趋于恢复。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4月中国PMI指数出现下降。进入5月,全国开始复工复产以及相关部门支持政策出台,经济供需两端正在恢复。

PMI是一套综合性的经济监测指标体系,不仅反映了商业活动的现实情况,还反映了对经济发展的未来预期。当前,全球经济面临“滞涨”和“衰退”风险,地缘政治冲突加剧通胀压力,疫情反复又带来不确定性。在此背景下,中国围绕经济稳增长出台了各项政策,层层发力。5月2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了6方面33项稳经济一揽子举措。央行下调首套住房利率下限和5年期LPR,并加大信贷投放力度,提升金融服务小微企业能力;工信部着力稳产业链、供应链,将开展新一轮新能源汽车下乡;财政部加码减税降费,并提前下达相关转移支付保基层运转。

总体来看,中国当前经济运行已经在逐步恢复正常化。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情况看,全国新增感染人数稳定下降,采取封控措施的地区减少。从复工复产情况看,全国恢复节奏加快。上海出台加快经济恢复和重振行动方案,涵盖企业复工、为企业纾困让利、促消费恢复、强化投资要素支持等内容,并从6月1日起取消企业复工复产审批制度。全国物流恢复强度改善,公路物流运价指数明显回升。

同时,受国际国内多重因素影响,未来稳经济的挑战仍不可小觑。在疫情防控上,仍需紧密跟踪各地疫情演变,疫情防控向科学化、常态化改进,并关注其对经济的潜在扰动。在人流物流保障上,出台专业化、系统性的相关防控政策,保证全国人流物流畅通。人流物流是市场流动性的根本,是关系到终端消费需求、前端供应链以及整体产业链的基础,尤其在当前产业集群、产业链融合趋于全球化的背景下,保证人流物流畅通不仅和提升消费紧密相关,还关系到服务业、制造业和外贸出口的恢复。此外,在资金流上需加大支持力度,当前针对中小微企业的贷款、税费,相关部门已出台补贴政策,但如何形成有实际针对意义的工具,还应进一步听取一线的声音、了解其困难和需求,给中小微企业切实的帮助。最后,在消费端的恢复上,除了有针对性地发放消费券和补贴,也应给予市场更大、更宽松的发展空间。

中国经济具有强大韧性,这是由亿万个微小的市场个体韧性组成。接下来,在政策制定方面要更加科学化、专业化、精细化,统筹好防控疫情和稳增长、保民生的大局,尽快释放中国经济增长潜力,不断增强中国经济回升向好势头。(作者是北京师范大学“一带一路”学院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