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俊杰:减停进口俄石油,欧盟乱了分寸?

8日,七国集团(G7)峰会发表声明,承诺逐步摆脱对俄罗斯能源的依赖,包括逐步减少或停止进口俄罗斯石油,此举标志着美欧俄之间的能源博弈进入实质性阶段。4月,俄罗斯为反制美欧推出“卢布结算令”,着实让一些欧洲对俄“不友好国家”难受,更让舆论产生欧洲离不开俄能源的印象。如果欧洲真离不开俄罗斯能源,为什么这次G7声明对俄制裁进一步加码?难道欧洲国家不知道与俄“斗油斗气”的后果有多严重吗?

不夸张地说,欧盟半数成员国的能源命门掌握在俄罗斯手中。欧洲每年消费约5000亿立方米天然气,其中有45%来自俄罗斯,欧洲石油消耗量的30%也来自俄罗斯,这是俄欧能源共同体的根基所在。根据欧洲经济委员会数据,欧盟成员国中芬兰、保加利亚、罗马尼亚、摩尔多瓦、爱沙尼亚及拉脱维亚等国100%依赖俄天然气,塞尔维亚、奥地利、希腊、匈牙利、波兰及斯洛伐克等国对俄天然气依赖度均超过60%。很显然,这就是俄与美欧能源博弈的底气所在。

但换个视角看,俄罗斯每年有70%的天然气和60%的石油出口欧洲,且能源出口在俄出口总额中占比高达54.3%,一旦美欧联手制裁俄罗斯,俄的命门也容易被西方掐住。美国正是深谙此道才拉住欧盟同俄展开能源大博弈,称停止进口俄石油将对俄经济命门造成“严重打击”。美国此举自有其如意算盘,一是掐断俄罗斯命门,重创其经济;二是趁机把本国的液化天然气输欧,打开欧洲能源大市场;三是让欧盟完全与俄能源“脱钩”,拆散欧俄能源共同体。

美国的战略意图不难理解,但欧洲明知在能源上离不开俄罗斯,还偏要上美国的“贼船”。是什么让欧盟大多数成员国采取如此“不明智”的举动,做出要同俄罗斯彻底决裂的姿态?最有可能的解释就是,俄乌战争爆发导致欧盟乱了分寸、立场大变。一些战略学者总以为俄罗斯掐住欧盟能源命门,后者就不可能掀起大浪。但这次欧盟加大对俄制裁的决策却表明:当欧洲国家深感俄乌冲突严重威胁到自身的国家安全时,经济利益会让位于政治考虑。长期保持中立政策的瑞典和芬兰在俄乌冲突背景下突然改弦易辙,准备申请加入北约,也是同样的道理。

欧盟舍近求远、减少对俄能源依赖需要有一些抓手,否则对俄制裁会流于形式、大打折扣。目前看来,欧盟决策层和欧洲大国正认真探讨减少对俄能源依赖的方法。俄乌冲突爆发后,欧美在3月下旬达成大额天然气供应协议,美国承诺在今年年底前向欧洲提供150亿立方米液化天然气,到2030年前每年提供220亿立方米天然气。欧盟委员会还呼吁重启阿尔及利亚经西班牙至法国的天然气管道工程,扩大从中东及北非进口的液化天然气量,拟在2027年完全摆脱对俄天然气依赖。此外,德法等欧洲大国正考虑恢复欧洲核电建设,并重启煤炭火力发电。

欧盟最新一轮对俄制裁方案在表决时遭到匈牙利、希腊和塞浦路斯反对。匈牙利政府反对是因为新制裁将威胁其能源供应安全,希腊和塞浦路斯反对则是因为制裁危及两国的能源转口贸易。从程序上说,欧盟的任何重大决策必须要成员国一致通过才能生效,但也不排除欧洲主要国家会变通采取某些事实上对俄罗斯能源制裁的措施。而且匈牙利等国虽依赖俄罗斯能源,但进口量占欧洲比重不大。相反,像德国这样的欧洲大国对俄能源需求量很大,据统计,德国35%的石油、50%的煤炭和55%的天然气依赖从俄进口,在制裁俄罗斯的行动中,德法意等欧洲大国目前表现得很一致,毫无疑问,一旦它们停止进口俄能源,将给俄罗斯经济造成打击。

近期德国政府转变政策,支持G7对俄实施的制裁,引人关注。一直以来,德国能源短缺是制约其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大短板,离开俄罗斯的能源和原材料供应,将严重影响德国经济增长、企业生产和民众生活。从历史上看,德意志第二帝国崛起时,宰相俾斯麦曾告诫德皇威廉二世,德国必须同原材料大国俄国搞好关系才能强大自己,千万别同英美搞到一起。但威廉二世没有听取这个意见,结果德俄交恶,德国最终战败。如今,德国新政府迫于内外压力,转向制裁俄罗斯,最后的制裁效果如何,可能还需要时间的检验,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制裁是一把双刃剑,即使俄罗斯严重受损,德国也不会从中有多大受益,只有华盛顿才是最后赢家。对此,德国央行早已发出警告称,对俄的能源制裁将使今年德国GDP下滑5%,产出损失高达1650亿欧元。如果今年冬天欧洲天气持续寒冷,缺少天然气取暖的德国民众恐怕不但要“减少洗澡次数”,还需要多购买些木材准备取暖。(作者是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