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俊生:莫让对华负面情绪伤害中韩关系
最近这段时间,韩国国内对华负面情绪有所上升。这与中韩建交30周年的积极氛围并不相符。这个时候,双方尤需注意不让这种情绪影响中韩关系健康稳定发展,那样显然有悖于两国人民的共同利益。
韩国社会对华负面情绪很大程度上表现在文化领域。围绕泡菜、中医、韩服、端午节等,两国民间时有争执。中韩两国一衣带水,同属儒家文明,有着不少相似甚至相同的历史背景与文化积淀。共享一些传统文化,是两国关系发展的巨大财富,也是建交以来两国关系迅速发展的动力之一。过去两国在这些共享的文化领域均采取模糊策略,不仅与两国政治安全关系总体良好有关,也因为这些本来就是两国共同拥有,与本国的国民属性也有一定关系,怎么可能分得清楚呢?所以你过你的,我过我的,一起过不相争。但近年来,韩国国内某些势力在这些领域动辄批评中国“文化掠夺”,背后凸显的不仅仅是他们对于中国快速发展的心态变化,也体现出韩国某些力量尤其保守派越来越认为他们和中国不同,试图鼓噪所谓的体制与价值观之争。
这种做法或倾向显然不符合两国关系大势,也有损两国切身利益。1992年建交以来,中韩关系迅速发展,实现从“面向21世纪的中韩合作伙伴关系”到“全面合作伙伴关系”再到“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三级跳。2014年7月,习近平主席访问韩国时与韩国时任领导人签署《中韩联合声明》,明确指出中韩要成为实现共同发展的伙伴、致力地区和平的伙伴、携手振兴亚洲的伙伴和促进世界繁荣的伙伴。
近年来,两国在地区与国际问题上实现较好合作,比如围绕科威特阿祖尔炼油厂、中缅油气管道等第三方市场合作成效显著。2020年11月,王毅外长访韩时与韩国方面达成“十点共识”,其中包括正式启动“中韩外交安全‘2+2’对话”。2022年将迎来中韩关系建交30周年。为了总结过去30年两国关系成功经验,并规划未来30年的发展蓝图,两国于2021年8月正式成立中韩关系未来发展委员会。可以说,中韩关系正在从双边合作走向地区与国际合作,从经济社会文化合作走向安全合作,从当前走向未来,从而进一步丰富和夯实“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中韩关系得以快速发展首先是因符合两国利益。在新冠疫情背景下,在韩国国内有些力量有意鼓噪降低对中国经济依赖的背景下,中韩贸易依旧逆势增长,表明两国经贸关系拥有坚实基础和广阔前景。在朝鲜半岛问题上,两国利益与立场接近,都主张半岛和平稳定、主张对话解决、主张半岛应实现无核化。除此之外,两国在联合国改革、维护开放和真正的地区多边主义以及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等问题上也都具有共同利益。正因如此,两国高层始终高度重视双边关系。新冠疫情前的7年间,两国最高领导人和总理到对方国家访问多达11次。新冠疫情暴发后,两国元首通话3次,两国外长更是多次会面。
去年10月中国基于国内能源状况而对相关专用原料实行出口管制,其中包括尿素。由于韩国进口的尿素溶液有97.6%来自中国,导致韩国一度出现车用尿素危机。中方了解到这一情况后,迅速调整国内相关管理规定,及时帮助解决韩国的燃眉之急。为了别国的迫切需求而迅速调整国内相关措施,这在国与国关系上并不多见,也凸显出中国对中韩关系的高度重视。韩国社会上的一些对华负面情绪与事实严重不符,背后原因非常复杂,既与近几年美国等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妖魔化”有关,也与韩国国内某些政治人物想投机获得更多选票有关,另外还与复杂的历史记忆、因疫情影响而联系减少有关。
不管怎样,不能放任这种对华负面情绪影响甚至绑架中韩关系发展。2019年,韩国江原道政府曾宣布联手民企推出“中国综合文化城项目”,目标是将其打造成让游客同时体验中韩两国文化与传统的综合文旅产品。项目一旦建成,被普遍认为将获得文化效果与经济效益双丰收。但因韩国社会出现的抵制声音,这个项目最后不了了之。为了两国关系行稳致远,面对韩国国内的对华负面情绪,政治人物尤其需要担负起重要责任,必要时更要挺身而出加强引导与塑造。3月9日韩国总统大选临近,两党主要候选人为赢得更多选票均不同程度地打起“反华牌”,这对中韩关系发展无疑起到负面作用。着眼两国关系长远大局,韩国两党人士即便在大选期间,也应在涉华表态上更加谨慎客观。
信息化时代,两国媒体也应加强交流合作,有责任向各自国家民众介绍一个真实的对方。同时,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两国还应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发挥民间外交作用,通过各种渠道广泛接触,搭建长期交流平台,定期举行交流活动,促进相互了解,增进两国的纽带感,以逐步消除隔阂,进一步夯实和提升中韩关系。(作者是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研究员、中国周边战略研究室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