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江:这里的世界是平的

乌克兰危机牵动全球舆论生态,而这一生态如今发生了不小的变化:国际舆论战的“战场”不再是欧美平台一家独大,飞速发展的中国社交媒体也越来越受到国际关注,并逐步登上全球化舆论舞台。

西方媒体曾经长期把持国际话语权,已然形成一个失衡且封闭的国际舆论生态环境,但近年来,国内的社交媒体加快了数字化、网络化战略,在国际上主动发声,受关注度与日俱增。同时,也有许多国家的使馆、机构在中国社交媒体上注册账号,成为了“大V”。在国际冲突发生时,这些平日笑容可掬的“大V”立刻变得义正辞严,摆事实、讲道理、拉感情,在关键问题上针锋相对,竞相争取中国网民的支持。

中国社交媒体在全球话语场域中能见度显著提升,他的背后其实是“中国人民”的声音在全球议程中日益不可忽视的重要性。长久以来,以英语媒介为中心的不平衡的国际传播格局主导着国际舆论场,普通中国人的观点难以被听见、被看见,遑论产生什么影响。但我们正在经历的传播技术革命改变了一切。当人人都有麦克风,他们的观点就会汇成一个民族的强音。

我们看到,像微博这样的社交媒体在不同的思想、价值和生活方式之间创造连接,不断促进全球话语场域的内在多元性,这是我们这个时代最有意义的进步。小到普普通通的个体,大到历史悠久的国家和民族,都将受惠于这样一个更加平等的信息结构。与此同时,不同国家在中国社交媒体上的人格投射,也为每个中国人展现了最为生动的多元文化样态,每一次互动既是相互的欣赏与试探,也是摒弃偏见、深入学习的过程。当然,舆论战不是茶话会,总是有着些许的火药味。但这或许正是数字技术革命的核心价值所在:承认冲突的常态性,并尝试建立沟通的理性以解释冲突。让每一个人,乃至每一个国家自己说话,而不由任何人或机构代言,是数字时代国际舆论战最突出的特色。你会发现,无论是“超级大国”,还是“蕞尔小国”,在这里都有平等的话语权,都要接受舆论的严格检视。

当然,随着越来越多的舆论战在社交媒体上发生,我们也要不断反思自己作为“舆论主体”的心态和语态。中国社交媒体在国际舆论场中的重要性,源于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大国地位,这种地位需要成熟的大国国民心态去支撑。一场遥远地缘冲突,看上去总是宏大的,但落在其关涉的每一个普通人头上,或许都是我们难以想象的灾难。如何让自己成为负责任的“大国国民”,更多理解与共情,是每一个参与国际事务讨论的中国网友都应思考的问题。(作者是深圳大学特聘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