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少华、章婕妤:美国把“近岸外包”做成“近岸骗局”

在中美贸易争端、新冠肺炎疫情及全球供应链危机持续的大背景下,“近岸外包”概念近年来已逐渐成为供应链领域中的“热词”。与传统“离岸外包”相比,“近岸外包”更重视将产业外包至地理、时区等相近的国家或地区,在缩短供应链的同时强化其韧性,防止出现关键时刻产品断供的问题。

美国是“近岸外包”概念的极力鼓吹者。美方认为,当前全球化进程已“停滞”,区域主义不断兴起,亚太、欧洲甚至非洲都在塑造各自的区域供应链体系,美国制造业企业在华供应链“回流”美洲已不可避免。除了回流美国本土外,拉美国家也是重要目的地。美国多家智库和媒体纷纷建言美政府应将部分制造业转移至墨西哥乃至加勒比海周边等近岸区域,建立区域供应链跨国合作网络。美国主导的美洲开发银行已将“近岸外包”写入其远景规划,承诺将提供资金扶持。2021年2月,拜登上台伊始便发布所谓“美国供应链行政令”,信誓旦旦称要与拉美盟友伙伴共建供应链。在外界看来,美拉供应链“近岸”合作似乎已经箭在弦上。

然而这一次美国人又犯了说的比做的好听的老毛病。近期数据显示,美拉“近岸”合作——尤其是美反复强调的美墨制造业合作实际进展缓慢。一方面,美墨制成品贸易额不增反降。新冠疫情暴发后,主要受两国汽车制造产业链断裂影响,墨西哥出口受重创。2020年,墨对美制成品出口额同比下滑10%,在美制成品进口中所占份额下降0.7%。另一方面,美企赴墨投资兴业兴趣不如预期。相比墨西哥而言,美企在供应链转包目的地选择上似乎更青睐于东南亚国家甚至是美国本土。

从上述进展来看,美国对拉美国家的“近岸外包”许诺无疑含有很大的“忽悠”成分。拜登政府嘴上说要吸引美制造业回流造福整个美洲,但其实心里想的却仍是特朗普“美国优先”的那一套。在华盛顿眼中,供应链“近岸外包”顶多只能算是排在“回流美国本土”之后的备选项而已。比如2021年6月颁布的“白宫关键产品报告”中就明确提出,“只有在国内关键产品生产跟不上时,国际合作才会派上用场。”此外,2020年7月生效的《美墨加协议》更是从制度层面增强了美本土承接供应链回流的比较优势。其中,美对汽车原产地规则、劳工待遇等关键条款的解释显然更有利于美本土制造业,这已招致墨西哥和加拿大的不满。以至于有美学者指出,“在吸引亚洲供应链回流上,墨甚至应将美视为对手。提升供应链近岸承接能力,墨只能靠自己”。

这场“近岸骗局”的背后实际上充分暴露出美国经济外交的虚伪性。首先,表面对华“脱钩”,实际却更加倚重对华贸易。美一边鼓动拉美国家与其加强近岸合作,另一边却又在提升“离岸外包”水平。据统计,2021年中国对美贸易总额同比增长29%至7556亿美元,时隔三年再创新高,其中对美贸易顺差更是达到创纪录的3965亿美元。美拉“近岸外包”的基础显然已被大大削弱。其次,专坑盟友没商量。拜登政府善于鼓动所谓基于同等价值观的盟友抗华遏华,自己却躲在后面坐收渔翁之利。比如美国近期就利用其“铁杆盟友”澳大利亚与中国的外交争端,乘虚而入填补了澳葡萄酒、牛肉等农产品在华的贸易空缺,可谓赚得盆满钵满。对同属盎格鲁-撒克逊民族的澳大利亚尚且如此,美显然更不会对拉美国家手下留情。

突如其来的疫情打碎了美国在经济领域遏华的如意算盘。美全力押注的全球供应链体系“近岸涨、离岸消”的格局调整丝毫没有发生。相反,中国在全球供应链中的地位不降反升。2020年,中国在全球制成品出口中的占比已升至创纪录的20%,远高于美国的7%。今年初刚刚生效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毫无疑问将进一步巩固包括中国在内的东亚地区在全球供应链体系中的地位。在此背景下,拉美国家不仅要擦亮眼睛识破美国的“近岸外包”忽悠话术,更重要的是勇敢地投身于更加广阔的国际合作中去,在新的全球化浪潮中实现自身的利益。(作者分别是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拉美和加勒比研究所副所长及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