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建学:发展与合作是南亚最大公约数

尼泊尔总理奥利12月2日至5日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其间与中方签署经济技术、贸易等多项双边合作文件。西方舆论对奥利总理访华给予“特别关注”,试图借此挑拨中印地缘政治争斗,渲染南亚中小国家面临选边站队“压力”,但没能掀起什么风浪。12月3日,印度外长苏杰生在印度议会发表演讲时表示,围绕边境问题达成解决方案,使得中印“可以认真考虑双边关系的其他领域了”。这些情况都反映出,南亚次大陆人民要发展合作不要地缘争斗的态度非常清晰。

首先,西方玩弄地缘政治游戏、大搞“分而治之”的做法在南亚不得人心。历史上,西方殖民者在南亚次大陆制造宗教和种姓对立、挑拨国家之间关系、诱导区域发展差异、固化阶层分裂、制造领土主权纷争等操作,曾给该地区带来深远灾难。当前一些地区国家间的双边领土或领海纠纷,基本都是当年西方殖民者给南亚留下的“负资产”。现在西方继续利用领土争端、地区竞争等问题挑拨中印以及地区其他国家之间关系,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历史上在南亚“分而治之”操作的重演。虽然在西方误导下走过一些弯路,但南亚人民已经变得更加清醒,寻求战略自主、聚焦发展合作、营造稳定周边、抵制沦为地缘博弈场的呼声越来越响亮。

其次,发展经济、合作共赢仍是南亚国家最大公约数。2023至2024年,南亚地区经历新一轮选举季,多国大选扎堆,一些国家的政权过渡导致政策变动增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等国际机构认为,南亚地区经济整体富有韧性,但不同国家增长前景分化,低收入发展中国家面临的挑战相对较大。未来一段时间,尽管南亚各国经济总体将会保持中高速增长,但都不同程度地面临金融条件收紧、财政失衡、通胀攀升等因素掣肘。目前,巴基斯坦、孟加拉国、斯里兰卡、尼泊尔等正着力应对各种发展挑战,印度今年第二财季GDP增速则远低于外界预期。在内外压力“夹击”下,南亚国家摆脱干扰、聚焦发展的意愿更加强烈,印度借着中印边境局势缓和的契机不断释放改善对华经贸合作的信号,孟加拉国临时政府转变贸易战略、寻求加入包括中国和东盟在内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斯里兰卡、尼泊尔、马尔代夫等国也都纷纷“向东看”,同步发展同中印等周边国家的关系,避免卷入国际地缘政治冲突,以便营造友好、稳定、和睦的周边发展环境。

第三,作为南亚中小国家的两大邻国,中印重回构建更加紧密发展伙伴关系的轨道,对两国以及整个南亚地区来说都是好事。正如中方所强调的,中印关系本质是两个14亿多人口的相邻发展中大国如何相处的问题。发展是中印当前最大的“公约数”。双方应该继续坚持中印“互为发展机遇、互不构成威胁”“是合作伙伴而非竞争对手”等重要共识,坚持正确战略认知,共谋相邻大国和睦相处、共同发展的光明正道。印方对此也有积极回应,表示印中合作有利于促进经济复苏和世界多极化,愿同中方加强战略沟通,增进战略互信,拓展互利合作。只有从战略高度与长远角度看待和处理双边关系,不让具体分歧影响两国关系大局,中印才能为双边关系改善和发展创造有利条件,才能为地区和世界和平繁荣、推进世界多极化作出更大贡献。

近段时间以来,中印关系已经呈现出越来越多改善迹象,人文交流以及其他务实合作逐步恢复。当然,这种势头还需双方共同努力加以巩固和推进。根据印度智库“全球贸易研究倡议组织”(GTRI)的报告,尽管面临诸多不利条件,2023-2024财年中印贸易额依然高达1184亿美元,中国再次超过美国成为印度最大贸易伙伴。另据中国海关总署数据,仅2024年前9个月,中印贸易额就达到1039.92亿美元,较去年同期增长2.4%。种种变化表明,合作而非对抗依然高度契合中印两国及两国人民利益。随着双边关系逐步回到正轨,未来中印经贸投资、产供链等方面的合作潜力势将进一步得到释放,并将助力两国更快和更大程度地实现自身长足发展。为此,两国需要不断巩固共同发展、合作共赢的共识,不断夯实中印关系发展壮大的内生动力和内在逻辑。

总而言之,南亚地区渴望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作为全球最大两个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中印有责任带动南亚地区等共有周边聚焦发展合作议程,坚持战略自主,共同抵制外部形形色色的挑拨离间和“分而治之”操作,这样也能为包括南亚次大陆在内的“全球南方”团结合作凝聚更多共识和力量,为促进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以及国际关系民主化注入更多“正能量”。(作者是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亚太研究所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