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和林:消费电子获“国补”,有三大意义

年头岁尾往往是手机厂商打折促销的一个小高峰,今年在各厂商之外,消费者更迎来了官方的“福利”。日前,国家发展改革委宣布将对个人消费者购买手机、平板、智能手表手环等3类数码产品给予补贴。“以旧换新”的关注点从汽车和家电两大领域转向消费电子,引发消费者热议。

“以旧换新”扩容是针对国内市场环境的有的放矢,相比于汽车、家电,三大数码产品“以旧换新”有更加积极的意义。

首先,三大数码产品是中国新崛起的优势产业。早在十多年前,我国就曾开展过家电和汽车的“以旧换新”,彼时我国家电和汽车制造正处于崛起的早期,而数码产品的大潮还未来临,3G网络、移动互联网刚刚兴起,“以旧换新”并不能对消费电子发展起到显著作用。如今,市场格局已截然不同。以手机为例,数据显示,2024年前10个月,国内市场手机出货量2.5亿部,同比增长8.9%;上市新机型353款,中国继续保持全球最大单一智能手机市场地位。随着竞争与市场规模的扩大,“以旧换新”将更有效地推进中国数码企业进行技术迭代。所以从产业的角度,“以旧换新”扩容是有针对性地支持消费电子产业高质量发展。

其次,更短的消费周期令消费电子类产品与“以旧换新”有天然的契合度。“以旧换新”要起效,关键看需求,而家电和汽车的使用年限往往在10年以上,这类产品“以旧换新”创造的消费需求多是一次性的,较难创造持续性消费。比较而言,手机等数码产品迭代更快,AI、显示与处理技术的发展在带来功能体验质的改变外,也不断提高应用对设备性能的需求,而硬件的换代也让新款数码产品的性能往往有显著提升,因此数码产品的消费迭代时间约在2到3年,“以旧换新”也就更能切中消费者的购买需求。此外,由于前代数码产品基础性能释放已然相当强大,近年来性能不足导致的数码产品迭代期正在延长,“以旧换新”政策也是针对这一变化的有效途径之一。

最后,消费电子旧货市场与流转机制也已相对成熟。实际上,虽说是“以旧换新”,但旧货回收执行效率低、收益小一直是家电领域“以旧换新”的痛点。这是因为家电行业缺少完善的旧货处理机制,不少上万元的家电回收时还要倒贴人工费和清理费,残值很低,容易影响到回收率和换新意愿。与之相对的,消费电子类产品却有活跃的二手市场,且一些厂商自身也是重要的参与者,如苹果公司就曾通过“以旧换新”回收苹果手机、提炼生产原料。在数码领域开展“以旧换新”,客观上能够促进消费电子厂商更积极地建立起完善的回收机制,主动承担回收再利用的社会责任,长此以往,既能帮助厂商拓展官方翻新机、废旧设备处理等新增长点,从社会层面看也能够促进社会集约化、绿色化发展。

过去一年,“以旧换新”取得良好效果。全国汽车报废更新近270万辆,置换更新超310万辆,超3330万名消费者购买家电“以旧换新”产品超5210万台。如今,“以旧换新”政策瞄准消费电子,正是聚焦落地“准头”,在促进消费、刺激研发、打造回收产业三方面追求政策“效果最大化”,实现消费市场的提质升级。展望未来,预计“以旧换新”扩容的趋势不会止步,且将遵循以下几个趋势:其一,继续向中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扩容;其二,从硬件向软件、从产品向服务扩容;其三,从劳动密集型、资产密集型消费品向技术密集型消费品扩容;其四,从刚需、耐用消费品向弹性需求、高频迭代消费品扩容。(作者是工信部信息通信经济专家委员会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