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建岗:“钢铁风波”验出日美同盟的成色
美国总统拜登卸任前,给了自己盟友狠狠一击,对日本制铁公司收购美国钢铁公司的计划下达中止命令。很多人不明白,日本不是美国“最亲密的盟友”吗?
同盟并不意味着利益一致,更不意味着“亲密无间”。在日美军事一体化议题上,在对南太岛国的外交上,两国之间因为利益一致或者相近,所以显得“亲密无间”。然而,这些并不能改变日美很多地方存在利益分歧的现实。
“钢铁风波”最后闹到总统那儿,让拜登亲自下决断,所以成为舆论的焦点,但实际上,近年来日美之间的分歧并不少。比如2024年美国财政部就将日本列入“汇率操纵监测名单”;美国根本不顾东京电子等日本半导体企业的利益,强力要求日本跟随美国的脚步,加强对中国的半导体出口限制等。
过去日美矛盾就更多了,从1960年开始持续近30年的日美贸易摩擦,引发了美国对日本的持续打压。其中美国迫使日本签订的“半导体协议”,是导致日本半导体行业从山巅跌落谷底的主要原因。
在华盛顿的眼中,于己有利的就是“亲密盟友”,若是对自己的利益造成冲击,那就是“对手”,它会毫不犹豫地进行敲打。此次“钢铁风波”无疑就是美国对日本的一次敲打。
这次审查日本制铁收购案的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CFIUS),其职责是“审查外国投资对美国是否存在国家安全风险”。理论上,它应该针对所有外国投资,实际上,它有白名单国家,英澳加新的某些交易可以免受CFIUS的审查。没错,这些国家恰恰是所谓“五眼联盟”的成员,是“盎格鲁-撒克逊盟友”,是美国真正的“自己人”。这么多年来,日本一直希望加入“五眼联盟”,但始终不得其门而入。虽然美国表面上将日本定位为“亲密盟友”,只是和英国、加拿大等“内圈盟友”相比,日本无论如何都属于“外圈”。2023年底,美国决定审查美钢收购案时,《日本经济新闻》曾称,“CFIUS主要是针对中国等安全保障上令美国担忧的国家,美国总统表示将审查同盟国企业收购实属罕见”。看来,日本媒体还是太高看自己在美国眼中的地位了。
更何况,在华盛顿看来,日本可是有“前科”的。20世纪80年代,日本经济处于“巅峰”,当时“日本威胁论”在美国甚嚣尘上,日本对美国的大肆收购,对于很多美国人来说依然记忆犹新。日本人可能认为购买美国钢铁并不会对美国构成什么威胁,但美国人并不这么想。拜登说,“如果此次收购使一家美国主要钢铁公司落入外国企业手中,将对国家安全和关键供应链带来风险”。这句话很露骨地表明了美国对日本的真实想法:“非我族类、其心必异”。那些一门心思依靠美国的日本人该醒醒了。
对于拜登的最新决定,某些观察家批评这会“伤害日美同盟”,从而损害美国的国家利益。且不说这是否是美国的国家利益,就算是,在拜登看来,也必须让位于国内利益。西方政治家决策并非如国际关系理论讲述的那样,是将国家利益置于最优先位置的理性决策。对决策者而言,个人利益最重要,这突出表现在美国总统选举这样的场合,为了当选,候选人往往无所不用其极。其次是政党利益,这次拜登之所以阻止收购,一大原因就是美国钢铁工人联合会的反对,而工会组织是拜登所在的民主党的支持基础,同时也是现在民主党与共和党争夺的焦点。
而且,与美英特殊关系、美澳新同盟等不同,日美同盟的不平等特性非常突出。在日美同盟中,美国利益占据绝对第一的位置,很多时候都不会给日本面子。这一点,民主党和共和党没有什么不同。拜登政府尽管被认为重视与盟友的关系,但正如此次“钢铁风波”表现出的那样,他与宣扬“美国优先”的特朗普并没有什么本质的不同。
有人认为,日美加强同盟关系,美国就会尽力地照顾日本的利益,照顾日本的感受。这是极大的误解。“日美地位协定”给予驻日美军治外法权式的特权,因此在冲绳强暴日本女性的美军,都能逃脱日本法律的制裁。虽然冲绳民众长期要求修改该协定,但华盛顿对此置若罔闻。这也更加证明了美国利益的优先性与美国对日本民众利益的蔑视,也更加凸显了日美的不平等性。
所以,拜登阻止日企收购美国钢铁公司,其实并不值得惊讶。(作者是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东北亚研究所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