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天单人徒步1500公里穿越南极,中国小伙去时增肥10公斤

一名中国探险家独自拖着180多公斤物资,顶着严寒和暴风雪在南极徒步58天,最终穿越南极,行程1500公里,这是多么令人自豪的壮举!这名中国探险家名叫温旭,是一名科研工作者。独自穿越南极期间,他经历了怎样的挑战?又是怎么克服的?一部名叫《光语者:独步南极》的纪录片真实地展现了他独自穿越南极的故事,这部纪录片的部分内容是温旭自己在徒步南极的过程中拍摄的,为了有足够的体力,他出发时增重10多公斤,返回时瘦了20公斤。近日,在中国南极科考四十周年之际,这部电影即将与观众见面。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联系到温旭,听他讲述了这段惊心动魄的历程。坠入冰面湖遇险催生徒步南极计划今年是中国南极科考四十周年,纪录片《光语者:独步南极》近日开始举行路演,即将进入院线与观众见面。这部电影记录了中国青年探险家温旭深入南极腹地徒步58天,探寻自然之极和心灵之极的非凡经历,也是《光语者》系列纪录电影的第二部作品。

《光语者:独步南极》剧照2020年12月21日,首部记录中国科学家刘杨在北极坚守4个多月的纪录电影《光语者》公开上映,曾让观众看到真正的“追光者”。制片人卢武当时向紫牛新闻记者表示,《光语者》拍过北极之后,下一个目标就是南极。他的拍摄计划和温旭的探险计划不谋而合。

《光语者:独步南极》剧照1987年5月,温旭出生于天津。15岁那年,他看了电影《垂直极限》,从此对登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第二年寒假,他就瞒着父母报名了中国登山协会举办的培训班,并在北京的黄草梁有了第一次攀冰体验,从此解锁了户外运动。同年,他攀登了海拔5000米的玉珠峰,虽然因手套问题在距离顶峰50米的时候下撤,但是两个月后就成功登上海拔7546米的慕士塔格峰。高中毕业后,温旭进入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本科毕业后成为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与中科院青藏所联合培养的冰川学硕士,从相对单纯的登山转到科学考察。时至今日,他已攀登了包括珠峰在内的近30座雪山,仅慕士塔格峰就到达12次,并且穿越过格陵兰岛冰川。单人无助力穿越南极计划源于一次遇险。2017年5月,温旭参加了位于长江源头附近的龙匣宰陇巴的一次冰川科考活动,在接近冰川顶端的位置掉进一个冰面湖。“它是冰川融水形成的,掉进去很危险,所幸自救成功。对于冰面湖的出现,科学家都很震惊,之后我们用无人机在那里飞了一下,发现除了那个冰面湖,其它大大小小的冰面湖还有很多。它们对冰川表面有侵蚀和切割作用,一些融水会从这个冰川湖穴流到冰川底部,使冰川的移动速度变得更快。格陵兰就是这样,那里的冰川移动速度前一年可能移动不到100米,现在以每年上千米的速度在移动,最后落到海里。”

温旭在科考这件事对温旭影响非常大,这些年来他亲眼见证了冰川发生的明显变化。“我登了12次慕士塔格峰,每一次都能看到冰川出现变化,最直观的就是攀登方式。2004年第一次去的时候,如果不穿踏雪板,一脚踩下去雪就到大腿根了,还没踩到底。现在再去攀登,就得穿冰爪了,因为会有好多冰。另外,这座山的冰塔林,也就是冰川末端,退缩非常明显。很多冰川都是这样。”从那时起,温旭就决定要做一些应对气候变化的工作。他发起“<2℃计划”,这个名称来自“巴黎协定”,2015年12月12日,联合国的195个成员国达成一系列共识,其中包括把全球平均气温上升幅度控制在比工业化前高2℃以内。他希望通过人类首次穿越地球三极的科学探险,呼吁公众关注全球气候变化,追求可持续发展的未来。2018年,温旭成功登顶珠峰并完成了珠峰南坡梯度采样和顶峰雷达测厚的科考工作。同年,他还率队穿越北极圈内的格陵兰岛,沿途采集了重要的冰雪样品和生物多样性等数据。地球三极中的两极已经完成,接下来就是2019年进行单人无助力穿越南极计划。此时《光语者》第一部已经完成拍摄,制片人卢武的团队正在考虑南极计划,他们和温旭一拍即合,2019年10月就确定了第二部《光语者》的拍摄计划。拖着185公斤装备遭遇极冷和12级大风2019年11月13日,温旭从南极海岸的伯克纳岛最北端出发,开始单人无助力无补给横穿南极,这样的挑战目前在国内是唯一的,在国际上也是一个新的纪录。温旭虽然探险经验非常丰富,但此前还没有一次徒步近两个月。“因为是一个人,又在自然环境很极端的地方,要体验极致的孤独,去之前要把地形和天气了解清楚,出发的时候要带着所有的装备包括食物。带多了太重,又会消耗体能;带少了后面不够吃。在准备的时候做了很多权衡,大概每天消耗8000大卡热量,但是带的食物只能每天补充6000大卡,差的这两千大卡就要像动物冬眠一样事先储存,准备阶段差不多增肥了10多公斤。”

温旭在独自穿越南极因为这次是单人无助力穿越,而且南极腹地环境极其恶劣,前方拍摄工作主要依靠温旭自己来完成,受到物资重量限制,无法带更为专业的装备,只能用运动相机和无人机来拍摄,依靠太阳能充电板来充电。他带的物资重量也是一个新纪录,总共有185公斤。“出发的时候,极地服务的公司就反复强调太重了,对他们来说都是一个很不可思议的事情。”虽然是用雪撬拉,但并不容易,“只要雪稍微深一点,或者前面有一个小冰坎,就会拉不动,每走一步都很艰难。”

温旭在南极搭的帐篷和拖的物资最后到他离开南极的时候瘦了20多公斤,“1500公里58天走完,每一天几乎都到达自己体能的极限,消耗非常大,食物补给非常重要,吃东西掉到地上一点碎渣渣都会捡起来。”出发后的第二天温旭就遇到了极端天气,给他带来非常大的心理压力。“最后接近极点的时候有几天好天气,中间全都是坏天气。最冷零下40摄氏度,还有12级大风,暴风雪很多,两个月里好天气也就十几天。”虽然当时是极昼,太阳挂在天上不落,但因为一直有暴风雪,见不到太阳,长期处在这样的环境下,心理压力很大,而且在极端天气条件下,经常容易犯错误。“比如第二天,暴风雪突然就吹走了一些装备,包括手套、羽绒服。有些小失误会带来非常严重的问题,可能危及生命。比如说失温、冻伤,只要几分钟没有防护好,都可能会发生风险,好在用备用睡袋改制了一件羽绒服,想办法解决了。”他用GPS导航,之前对路线做了详细分析,但因为在南极不容易充电,一直用GPS也不行,所以日常用指南针导航,“由于地磁南极和地理南极不在一个点上,几乎每天都要重新计算磁偏角,包括我走的方向,才能用指南针指向正确位置。”从视觉到嗅觉全方位孤独每天画心情日记一个人在南极,经常体会到极致的孤独。他每天画一些心情日记,做心理量表。“我们之前是想了解一个人面对极限环境,心理上会有什么变化,这也是一个科研项目。画心情日记是排解孤独和压力的很好方式。另外,出发前在心理方面也做了一些辅导,真正面对困难和压力的时候,通过一些正向引导进行克服。把困难和压力转化成对家人的思念,支撑自己去完成目标。”他还带有其它科研项目,如采集身体样本回去研究菌群的变化,采集表层雪样和雪坑样,用手持风速风向仪测量实际的气象数据等。他的体能几乎每天都达到极限,每天都感觉特别饿,会计算食物到底够不够吃,“晚上脱下滑雪板几乎站不住,跪着爬着把帐篷扎起来,然后钻进去休息,还在帐篷里写过手中有粮心中不慌。那时候真觉得没吃没喝太可怕了。每天时间特别紧,必须要在窗口期内完成探险,我曾经把26个小时定义为自己的一天,这样就可以在同等休息的情况下多走2个小时。”他的妻子虎姣佼也是一名经验丰富的探险家,她这次担任了温旭的探险经理,温旭说:“我每天用卫星电话和家里联系5分钟,不敢打太长时间,跟她联系的时候,既要说当时的探险情况,包括天气、身体等状态,也稍微说一些体己话。”2020年1月10日,温旭终于抵达南极点,“到南极点的时候,首先的感觉是终于见到人了,这一点太重要了。因为之前从视觉到嗅觉是全方位的孤独,除了冰天雪地白茫茫一片,其它什么也看不到,这种孤独是非常强烈的。”

温旭在南极点根据原来的计划,温旭到达南极点之后,要继续走到对面的大陆架,后边还有600公里的距离。他用风筝滑雪的方式继续往前走了大约100公里,但由于天气极差,持续狂风把表面的积雪吹得起伏很大,没有飞机起降的条件,到对面的大陆架后难以撤离,被迫提前结束,回到南极点乘坐飞机离开。《光语者》电影将上映探索地理之极和心灵之极温旭在这次挑战过程中拍摄了大量素材,而影片如何制作,《光语者》团队进行过反复讨论。联合执导饶子君说:“我们做这个片子的时候,更多在追求探索地理之极和心灵之极。我们很好奇为什么会有人做这样的事情?他们有怎样的体验以及他们在过程当中看到了什么?是否要把他这么多年来的探险历程都做出来,还是主要呈现他在南极的状态,对此我们讨论了很久,最后决定只聚焦他在南极的经历,他在这58天里如何跟自己相处,如何跟看不见的对手斗争。这个对手可能是大自然,也可能是他自己。”

《光语者》剧照饶子君曾经执导纪录电影《藏北密岭-重返无人区》,“我记得我做《藏北密境》时,有媒体说这是一个很高冷的片子。因为拍摄地点海拔很高,又很冷,拍摄时最低气温是零下40摄氏度。第一部《光语者》也很高冷,纬度非常高,在北极拍摄,但我觉得《光语者:独步南极》可能是这三部作品里最高冷的一部,因为它确确实实到了南纬90度的极限,同时冷的程度也是最高的。”饶子君注意到,有些观众可能会看不下去,觉得非常无聊,但是有过科考经验的人、去过南极的人、有长时间户外徒步经历的人都很有共鸣。“他们看这部片子的时候,会觉得自己也经历过,也有过这种纠结、痛苦和麻木,但又觉得值得,所以这可能是关于人群的高冷。现在很多人可能受短视频影响,很难静下心来看一个长片。希望大家能够给自己90分钟时间,让大脑放空一下,感受很少有机会看到的南极。”

热门相关:隐婚99天:首席,请矜持   你是我生命的四分之三   一世倾心:误惹腹黑师弟   原来你喜欢我呀   以权谋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