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入1万元不够孩子研学7天,研学不应止于“到此一游”

今年暑假,研学活动再次火起来,不少家长“一掷千金”为孩子报名。前不久,“月入1万元不够孩子研学7天”的话题冲上热搜,“天价研学”现象也随之在网络上引发热议。

研学活动价格越高,体验收获就一定越好吗?如何让更多家庭享受平价且优质的研学活动?记者对此展开采访调查。

暑假期间,小朋友在江苏苏州市虎丘山景区民俗馆参观。新华社发

研学价格为何居高不下

今年暑假刚开始,北京市海淀区一年级学生陈一一就和妈妈踏上了前往小兴安岭的自然研学之旅。“研学时间是6天5晚,价格将近7000元一人,还不包括北京往返当地的机票费用。与普通的跟团游相比,价格至少贵了50%以上。”陈一一的妈妈刘女士告诉记者,“虽然价格有点高,但看中的是组织机构的教育背景,比较过后还是给孩子报了名。七月初的名额,早在五六月份就抢完了。”

同为海淀家长的杨女士,已经连续两年为孩子豆豆报名海外研学营。“今年暑假,豆豆班上至少有三分之二的同学参加了研学,相比过去两年,大家的热情更高了。”杨女士说,研学的费用也是水涨船高,去年孩子参加的一个为期两周的英国暑期研学营,价格是4万多元,今年同一个机构、同样的课程配置,价格已经涨到了5万多元。

研学活动价格为何一路高涨?

李旭光进入研学行业两年多,目前是一家研学机构的负责人。他表示,价格设置主要基于成本考量。“有些研学产品提供的服务定位比较高,如住宿酒店、出行用车、研学讲师等比较优质,收费就高。”李旭光解释,“另外,这两年研学赛道异常拥挤。在学生集中出行的寒暑假会发生资源挤兑,旅行社等服务供应商收费也会相应变高,这些导致整体成本增加。”

面对高价研学活动,许多家长的态度值得玩味:一边抱怨价格高涨,一边仍积极为孩子报名。这是为什么?

来自浙江省温州市的梁女士向记者透露:“我们家孩子班里有一大半同学都参加了暑期研学。自己家孩子要是不去,怕他在同学中没面子。所以当孩子提出要报名参加将近5000元的暑期研学营时,虽然我们觉得贵,但咬咬牙还是给孩子报上了。”

除了有担心孩子落后于同伴的考虑,不少家长也直言自己是在研学广告和软文的“狂轰滥炸”下,冲动地报了高价研学营。“临近假期,微信群里就出现了不少制造‘研学焦虑’的文章。有的拿清北学霸、院士专家做噱头,吸引家长报名。有的大篇幅渲染焦虑情绪,比如暗示家长,其他的妈妈已经给孩子报了出国研学,你怎么还能安心让孩子在家写作业?”网络上一位家长表示。

“‘双减’前为孩子报学科培训班,‘双减’后扎堆报研学营,这反映的是,家长希望通过购买教育服务,让孩子在与同伴的教育竞争中不掉队。高价研学活动之所以能成功‘围剿’家长的钱包,正是抓住了家长心底‘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焦虑。”北京市顺义区家庭教育特聘专家朱煦指出。

学生在湖南资兴市东江湾城市公园的郴州水世界参加科普研学活动。李科摄/光明图片

价格越高,体验越好吗

面对五花八门的研学产品,许多家长抱着“一分价钱一分货”的心理,为孩子选择高价暑期研学活动。

不过,高价就意味着收获多、体验好吗?

记者采访中了解到,高价研学的乱象并不少见。

来自广东省广州市的三年级学生西西,去年在妈妈的陪同下,参加了一个6天5晚的北京暑期研学团,两个人花费将近15000元。“研学团一共22个孩子,配备了4名研学导师和1名地接导游,看上去挺专业。”然而,西西妈妈对这趟高价研学并不满意,“所谓研学导师,都是刚毕业不久或没毕业的大学生,带团经验和讲解能力不足。大部分景点还是让孩子自己逛,也没有配蓝牙耳机,老师的讲解根本听不见。最后,研学导师给孩子们发几张纸写个感想就算研学成果了。”

“上述研学团存在的‘以次充好’问题,是高价研学活动常见的乱象之一。除此之外,个别高价研学活动还存在‘玩而不学’的情况,项目囊括了一系列豪华的吃住行安排,全程让学生吃好喝好住好玩好,却少有教育内容。”李旭光指出,“还有一类乱象是闭门造‘研’。有一些高价研学活动,单纯强调培养孩子的某些素养特长,比如冠以戒除网游、培养孝心等名义,出发点不错,但实际上成了闭门的‘检讨会’‘忏悔营’,或者进行军事化训练配合读经,只读不讲,让孩子囫囵吞枣。这些都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需要家长加以甄别。”

来自浙江省绍兴市的徐女士告诉记者,今年暑假,自己在朋友的推荐下,花费7000多元为孩子报了一个西北文化研学营。“朋友的孩子去年参加过,说体验很棒,我就给孩子也报了。但孩子回来说,自己对历史文化不太感兴趣,大部分时间是在刷手机。”徐女士说,“选择研学项目,一定不能只看价格或者只听别人推荐,必须结合孩子的兴趣,征求一下孩子的意见。”

“事实上,研学活动是否优质,价格并不是决定因素。评价研学活动质量,应该回归到它的本质。研学的重点应该是引导孩子进行研究和学习,而旅游不过是研学的一种载体。”朱煦认为,“研究并不一定要高深,日常的观察、发现、思考、体验、实验、归纳等,都是研究的过程;学习的场景就更丰富了,博物馆、田野、工厂、市场等各类生活生产场景都可以成为教室。重要的是生动活泼,有鲜活的气息。无论是上万元的高端研学营,还是千百元的平价研学项目,只要能满足孩子在实践中研究学习的需求,都是优质的研学。”

小朋友在浙江嘉兴市余新镇的农田旁采风作画。新华社发

让更多孩子享受平价且优质的研学

金科是吉林省长春市一名高二的学生。近期,他所在的学校组织了一次目的地在农村的研学活动,费用只有400多元。

听了孩子研学后的反馈,金科妈妈感慨:“这次研学,孩子的体验很好。虽然活动时间有限,但他能亲手触摸到大地,感受到农作物的生长,这样的经历远比书本上的知识来得更加真实和深刻。”

金科妈妈向记者透露,孩子的一些朋友也参加了去上海或者厦门等城市的长线暑期研学,花费要六七千元,但大多只是出去玩了一圈,没有好的学习体验。“对三口之家来说,七千多元也是一笔不小的开销。”金科妈妈说,“我们并不盲目追求那些昂贵的研学项目。在个人经济承受范围内,我们更看重活动能否真正让孩子学到东西,能否在他们的成长道路上留下深刻的印记。这次农村研学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事实上,希望孩子能享受到平价且优质研学的家长是大多数。记者在光明日报官方微博上做了一项小调查,询问网友“你愿意为孩子暑期研学花多少钱”,结果显示将近70%的家长表示“不打算花钱”或预算不超过2000元。

让孩子参加平价研学真的那么难?记者查看各大旅游平台发现,大部分本地一日游研学的价格仅为几百元,其类型涵盖了历史人文、博物馆研学、户外活动、自然探索等各方面。

此外,随着近年来文化事业蓬勃发展,各大文化场馆,如博物馆、美术馆、科技馆、图书馆等,纷纷依托各自的馆藏资源,开展了面向中小学生的平价研学活动。一位网友就分享了她带孩子参加研学的经验:“我关注了我们当地博物馆的公众号。在传统节假日,博物馆经常会组织研学活动,价格亲民,有的可以免费参加。更重要的是,博物馆能请到许多专业大咖为孩子做讲解,专业性比研学机构更有保证。”

对许多家长来说,如何在众多平价研学产品中,选择优质且适合孩子的项目,是一个难题。对此,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表示:“家长和孩子在参加研学时,不必跟风报名,而应该对研学有一些自己的选择、规划和准备。比如说报什么类型的研学,应该充分参考孩子平时的兴趣爱好和知识背景,尊重孩子的个人意愿。又比如,对于有意向的研学产品,家长可以对研学机构的资质和口碑做一些调研,确保研学活动的质量。此外,如果已经确定了研学活动,家长和孩子还可以提前搜集一些和研学主题相关的资料,作为研学活动中知识学习的补充。只有家长和孩子有规划、有准备,研学活动才能发挥它最大的效果。”

为了让更多孩子享受到平价且优质的研学,朱煦建议研学市场可以探索更多创新模式来降低成本。比如,通过设计精简、实惠的研学路线,减少不必要的费用支出;与当地景区、博物馆等合作,争取优惠票价和免费资源;利用互联网技术开展在线研学课程和虚拟实地考察,减少物理出行的费用等。

“对于天价研学的乱象,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加强对研学游市场的监管,规范市场秩序,防止价格虚高和欺诈行为。同时,应鼓励相关机构根据不同家庭的经济能力,提供不同档次的研学产品和定价方案。”朱煦表示,“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家长和孩子要改变对研学的功利短视认识,不要寄希望于通过一次研学活动深刻改变孩子。理性看待研学活动,有助于选择出更适合孩子的研学产品,有助于在研学中有所收获。”(文中部分人名为化名)

研学不是“说走就走的旅行”

(作者:孙宏艳,系共青团中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研究员)

近年来,研学越来越火热。暑假刚到,琳琅满目的研学信息令家长眼花缭乱。研学,是行走的课堂,集体验、实践、探究、旅行于一体,既有利于丰富视野、提升文化素养,又有利于增强实践能力、促进个性化发展,使中小学生在广阔的社会生活中培养综合能力。但是,面对五花八门的研学产品,家长和孩子到底应该怎么选、怎么做,才能让研学学有所获、研有所得?

研学并不是“说走就走的旅行”,家长更不能以为给孩子花了钱、报了名就“万事大吉”。要想增强孩子的获得感,使研学价值最大化,就要在研学中突出快乐性、探究性、体验性三种感受。

研学要深化快乐性。有些研学产品生怕学生学得不多,几乎把研学变成了户外的知识学习:研学开始前和过程中,孩子需要在博物馆里阅读很多文字材料、查看图片、背诵知识;研学结束后,孩子还要完成调查报告、做研学PPT……这样的研学不仅没有给孩子带来快乐,反而给他们加重了负担,致使孩子望而生畏。因此家长在选择研学产品时一定要以快乐为出发点,让孩子感到研学是“向快乐出发”。

研学要强化探究性。突出快乐性并不是忽略探索性,只有“游”没有“研”,就失去了研学的本质意义。学习更多知识,发挥主动性去探究问题,综合运用已有知识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是研学的主要目的。强化探究性不仅要根据预设的研究主题进行,而且要针对在旅行中孩子们提出的鲜活问题持续推进,这样才能让孩子们深入探究。研学的组织者要善于捕捉孩子们感兴趣的研究主题,鼓励孩子去探索,避免只学不研,或者研究流于形式。

研学要内化体验性。孩子在研学中会自然产生一些体验,但往往停留在感官体验上,属于走马观花、浮光掠影的浅表性体验,深度体验往往较为欠缺。因此,在设计和开展研学时,要注意把浅层次的体验引向深入,将深度体验内化为价值观、世界观等。例如,孩子在感受乡村生活、学习乡村文化后,还可以在探究的过程中体会辛勤劳动、乡村振兴的价值和意义,从而让体验更加深入。

好的研学产品,要把快乐性、探究性、体验性三要素有机融合在每个环节里。家长为孩子选择研学产品时要重点考察这三个要素,避免研学只游不学、只学不研、只研不游等误区。这样,孩子才不会浪费时间,家长也不会花冤枉钱。

研学项目的设置要以孩子为出发点。市场上各种研学产品五花八门,家长和孩子在选择时不要盲目追求价格高的研学产品,所选择的产品要与孩子的兴趣、年龄、需求相符合。家长不仅要考察研学机构的资质、师资、费用、安全性,更要充分尊重孩子的需求和兴趣,和孩子共同做出选择。家长要多听听孩子的想法,在研学课程、地点、路线的选择上让孩子多发表意见。所选择的研学项目,还要与家庭经济条件、孩子的时间安排等相匹配。研学并非时间越长越好、价格越贵越好、地点越远越好。只有符合孩子年龄特点、贴近孩子情感需要、满足孩子兴趣的项目,才是真正的好项目。例如,研学未必要选择欧洲十日游、豪华游等价格较高的项目,只要把握住快乐情绪、探究实践、深度体验这三个要素,即使在故乡、在当地、在附近小城,一样可以让研学很优质。家长还可以鼓励孩子为自己量身定制研学项目,使研学游中有乐、学中有研、研之有物。

家长要帮助孩子在研学中深化快乐性、体验性、探究性。对于已经选择好的研学项目,家长要在出发前激发孩子对研学主题、研学路线、研学任务的兴趣,比如和孩子聊聊相关话题,提前看一些纪录片、电影、小视频等,或者讲讲自己对这些地点、主题的见闻,使孩子增加对相关主题的了解。孩子旅行后回到家,研学也没有结束。家长要多与孩子聊聊研学中的见闻,捕捉孩子的研学感受并加以引导。例如,可以鼓励孩子制作旅行短视频给亲戚们观看,或在家里布置一个旅行照片展请邻居小伙伴来参观,请孩子给爷爷奶奶、同学朋友讲讲旅行故事,或根据旅行见闻制作微短剧等。可以通过多种多样的方式使孩子再次回味旅行中的快乐,把浅表性的体验转化为沉浸式的体验,让孩子的研学游体验完成由浅入深、从感性到理性的转化。家长还要重视对研学后的评价,用鼓励式的评价将研学的快乐性、探究性、体验性再向前深推进一步,使研学的效果更加优化。

孩子要在研学中发挥自主性。孩子是研学的主角,家长要有以孩子为主体的意识。发挥孩子的自主性,对培养独立意识、提高综合素质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孩子不仅要在选择研学产品时发表意见,还可以根据兴趣爱好细化研学主题。很多研学项目在报名时已经设置了大主题,如“红色文化游”“乡村体验游”“非遗民俗之旅”等,但是这些主题往往比较笼统、开放。家长可以在已有的大主题下,让孩子根据自己的兴趣再进一步细化研学主题,将研学主题聚焦到自己喜欢的内容上,形成个性化的子课题,这样可以使每个孩子在研学中都更有收获。例如,报名了“逐梦之旅”后,孩子可以根据自己的梦想选择航天航空、人工智能、民间绘画等不同内容,并在出行前多聚焦相关内容。同时,孩子要尽可能自己做研学准备。体验和探究不仅仅发生在研学途中,行前准备同样是研学的重要部分,自主安排研学的用品,更有利于形成难忘的记忆。比如,有些灵活的研学项目还可以自己安排交通、住宿和路线等。研学是生活中的教育,不仅要把知识与生活相联系,也要在生活中发现更好的自己、成长为更好的自己。

来源:光明日报

热门相关:大唐杨国舅   亡国公主穿成王府寡妇:二嫁王妃   魅王毒后   极品妖孽归来   邪王追妻99次:娘子,等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