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高考出发,一窥孔夫子的教育观

9月27日,“高山仰止”——新杏坛·大家讲活动上《文史哲》国际版执行主编、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副教授孟巍隆以《孔夫子如何看待高考》为题,他从万众瞩目的高考切口出发,深入浅出地阐释了孔子施教治学、为学为政的思想原则对今天“高考”和治学的积极参考意义。

“尽管我是一名美国人,是一个老外,但我也是一名典型的中国式家长。”孟巍隆说,他的孩子生长在齐鲁大地,并一直在济南读书,他和中国家长一样重视孩子的教育。风趣朴实的语言迅速拉近了与观众的距离。

在比较中美之间的高考模式后,他开始回溯孔子的教育观。孟巍隆引经据典,“子曰‘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这句话最能反应孔子的教育观点,这句话在说,把《诗》三百篇背得很熟,让他处理政务,却不会办事;让他当外交使节,不能独立地办交涉;书读得很多,又有什么用呢?”

孟巍隆说,孔子反对为读书而读书,孔子关心的是国民的安泰和富强。孔子的教育观不仅是有教无类、启发式的、因材施教的,另一方面,孔子认为教学内容必须有社会上或者家庭中的实际用处;与书籍上的知识比较,社会上的问题则远远更重要。“学问好,为的就是在社会上要有所改变,要有影响。”

济宁职业技术学院文管系大二学生王雨璇说,“孟教授的分享深入浅出很有意思。作为一个中国人,听到外国教授讲解关于中国的文化,有一种‘横看成岭侧成峰’的感觉。”

相关链接:

孟巍隆,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文史哲》国际版执行主编,借由这份杂志中国学者可以在国际对话中发出更响亮的声音,西方学者也能加深扩大自己对中国文化的研究,为中外人文社科学术界架设沟通对话的桥梁。主要研究方向为先秦两汉经学、子学,古文献整理,西方汉学研究,东西方文化比较。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客户端 陈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