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检报告正常,却突然查出癌症!问题出在哪,专家解读

秋季迎来体检旺季,很多企业为员工安排年度健康体检通常就在年末。然而,你身边可能有这样的人,每年按时体检,体检报告也没什么异常,却突然查出了癌症,甚至错过了最佳治疗期。

每年体检到底有无必要?在基础套餐上还要加哪些项目?职场人容易得哪些病?日前,新民晚报记者走访上海公立和民营体检中心,针对体检问题为大家解答困惑。

位于中山医院东院区的健康管理中心体检部 新民晚报记者 徐程 摄

体检1+X个性化成趋势

但“肛门指检”弃检率最高

来自体检服务平台善诊的数据显示,当前的体检市场中,企业是最大的付费方,企业支付占比超过七成。善诊体检事业部相关负责人表示,超六成的员工体检预算集中在300-600元区间,而1000元以上的高端体检项目占比也超20%。

相比过去的“千篇一律”,如今个性化套餐成趋势,企业的需求更加多元化。善诊方面介绍,企业通常会按不同职级、性别进行定制,或做成主套餐+灵活可选加项包的形式,让员工按需选择。比如,“办公压力族套餐”(包含甲状腺彩超、甲状腺功能、颈腰椎X光、眼科等常见办公室人群高发问题的检查项)以及“应酬族套餐”(包含幽门呼气、胃功能、胃泌素等胃部检查项)等成为热门选择。

在瑞慈体检,推行“ 1+X定制化”理念,1代表通过专家共识的基本体检项目,X代表个性化的专项定制体检项目。目前,瑞慈针对企业工作特点、员工人群画像、既往体检史以及预算金额等定制筛查套餐。

“保持年度体检的习惯,对于疾病早筛有重要意义。”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健康管理中心主任、全科医学科副主任江孙芳告诉记者,体检可以提供许多重要信息,比如常规体检可以了解身体的功能状态,对于怀疑恶性可能的病变,争取在第一时间进行确诊和治疗。

42岁的钟先生每年体检都只有一些“小毛小病”,他对自己的健康颇有信心,却在一次便血后查出了肠癌。结直肠外科医生告诉他,这个肿块距肛门很近,如果做肛门指检,是会发现的。“每年体检,我都放弃了这个项目,因为让人尴尬,且非常不舒服。”钟先生懊悔地说。

来自善诊、瑞慈体检的数据显示,肛门指检目前是所有项目中“弃检率”最高的,甚至有企业认为这一项检查“不优雅”,要求直接取消。其实,如果没有做过肠镜检查,最好不要放弃肛门指检。这项检查简单易行,不需要借助别的设备,也对被检者没有什么伤害。

等候体检的市民 新民晚报记者 左妍 摄

结节、息肉、增生、囊肿

到底哪些会癌变?

职场人群的常见异常有哪些?瑞慈和善诊两家机构表示,男性检出率较高的分别是:体检血压高、超重或肥胖、血脂异常、脂肪肝、前列腺增生等;女性检出率较高的是乳腺增生或结节、血脂异常、子宫肌瘤等。其中,越来越高发的甲状腺结节、肺结节则不分性别。

结节、息肉、增生和囊肿,是体检报告单上的“高频词”。到底哪个会癌变?哪个需要引起关注?

理论上,结节、息肉、增生都可能发生癌变,但也不是必然。结节是新生肿物的统称,常见的有甲状腺结节、肺结节、乳腺结节等。怎么判断结节的良恶性?是否需要干预呢?一般来讲,如果一个肺部结节较小,且每年体检都没有变化,可以不必急于干预;如果一个结节短时间内持续增大,则需到专科进行进一步明确诊断。

辅助检查中,彩超是诊断乳腺结节、甲状腺结节、皮下结节的首选,肺部结节首选CT检查。如果彩超提示结节有可能是恶性的,那就需要做进一步的检查,例如穿刺活检,或者手术切除。

息肉是人体组织表面长出的赘生物,包括肠息肉、胃息肉、鼻息肉、宫颈息肉等。息肉有可能癌变,例如胃息肉和肠息肉,发现后建议尽早切掉。

常见的增生有乳腺增生、前列腺增生、骨质增生等。大部分增生并不会转变为癌症。以乳腺增生为例,大部分年轻女性都有不同程度的乳腺增生,只有少部分人会出现不典型增生,转变为癌症。

囊肿通常是良性的。囊肿的原因不明,可能与遗传、外伤有关。囊肿一般不会恶变,定期复查就可以。如果囊肿不断变大,压迫其他器官等症状,则需要治疗。

一名体检者在抽血 新民晚报记者徐程 摄

每年体检最好选同一家机构

肿瘤标志物有无必要做?

“每年定期体检建议在同一家正规的医疗机构进行,这样有利于资料的保存与比对。”江孙芳主任说,很多人会问查出异常后不知怎么办,中山医院在体检部开设了健康管理门诊,提供体检报告解读、疾病风险评估、进一步检查和治疗等。

50岁的陈先生看到体检报告单上有不少红色箭头,体重指数28.5kg/m2,还有高血糖、脂肪肝、高脂血症、肝功能异常等。他来到中山医院健康管理门诊,医生针对他的多个健康问题给出建议。“有的体检者异常问题多,可能需要跑多个专科,而通过健康管理门诊专业医生解读,很多初期问题就得到了解决,也可直接在健康管理门诊干预和复查。”江孙芳说。

38岁的王女士,体检结果提示肿瘤指标增高。担惊受怕的她也来到健康管理门诊咨询。“肿瘤标记物目前在体检市场上比较受欢迎,它是癌症辅助诊断证据链的重要一环,可以作为肿瘤但本身不能作为癌症诊断的依据。一些良性疾病或者炎症情况肿瘤标志物也会升高。”江孙芳表示,肿瘤指标增高需要结合受检者临床情况进行具体分析,通常肿瘤指标较参考值上线升高数倍,或肿瘤指标有进行性增高的临床意义比较大,需要进一步检查。

常规体检≠癌症筛查

体检还有必要做吗?

很多人有这种感觉,身边亲朋好友发现自己得了癌症,是因为出现相应的症状,比如疼痛、出血、持续性咳嗽、消瘦等,去医院做了详细检查后确诊的。那么问题来了,这些肿瘤为何常规体检没能发现?

这其实是一种认识误区。体检可以查出一部分肿瘤。排除掉漏检因素,能否体检查出还跟肿瘤所在部位、特性、分期、所选择的检查类型有一定关系。比如,肝癌、胰腺癌、胃肠道肿瘤起病非常隐匿,早期没有任何症状,如果出现腹痛,腹胀,黑便,黄疸等,都是肿瘤中晚期的表现。

江孙芳主任(左一) 采访对象供图

“尽管常规体检不等于防癌体检,常规体检还是有必要的。”江孙芳告诉记者,常规体检可以提示人体的一些基本健康状况,帮助及早发现潜在的健康问题,提前进行干预和治疗,同时能发现一些恶性肿瘤的高危人群。

44岁的张先生平常不进行定期体检,今年在家人劝说下接受了体检。经风险评估后,医生建议增加肠镜检查,竟发现直肠占位性病变,病理结果是腺癌。医生还发现,张先生有肠癌家族史,于是建议做基因检测,结果提示,他们家果然有遗传性致病基因突变。江孙芳说,后来又建议直系亲属进行相应检查,结果10位直系亲属中查出了2位早期肠癌患者。

“定期体检和不体检可能会有很大区别。像胃肠镜这样的检查,并不是所有人的体检项目都涵盖,但还是要根据个人疾病风险增加相应的肿瘤机会性筛查。”江孙芳表示。

防癌体检项目有哪些呢?

以肺部检查为例,普通人每年做一次胸部低剂量CT检查。如果一直没有结节,可以适当拉长检查周期。

而肝脏的检查,普通人群可能是腹部B超,肝癌高危人群则建议加入甲胎蛋白、异常凝血酶原、甲胎蛋白异质体,7种微小核糖核酸的检查。

普通人群的乳腺检查内容一般是B超,但是对于乳腺癌高危人群则推荐加做钼靶,甚至磁共振检查。

市民在中山医院预约体检 新民晚报记者 徐程 摄

【延伸阅读】

不同年龄段体检:

基础体检不可少

专项体检按需选择

中山医院健康管理中心主任、全科医学科副主任江孙芳说,随着年龄增长,疾病谱会发生变化,另外个别异常的指标通过连续性的观察可以监测疾病的发生发展。不同年龄段的人群,需要根据个人的年龄、性别、职业特点、家族史等因素进行定制化的体检方案。受检者对于既往体检报告已经显示某方面异常的,可以据此选择专项检查项目。

20-30岁:这个年龄段的人群通常身体健康状况较好,体检重点可以放在慢性疾病的预防和早期筛查上。建议进行常规的身体检查,包括血和尿常规检查,粪隐血、肝肾功,血糖、血脂等指标的检测。此外,可以考虑进行一些常见感染性疾病的筛查,如幽门螺杆菌感染等。

30-40岁:这个年龄段的人群可能面临工作压力增加、生活节奏加快等问题。由于久坐、缺乏运动、不良生活习惯,体检重点可以放在心血管健康、肿瘤筛查和骨密度检查上。在20-30岁人群的基础上建议进行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心血管方面的检查,以及乳腺癌、宫颈癌、前列腺癌等肿瘤的筛查,同时也可以考虑进行首次骨密度检查。

40-50岁及以上:体检重点可以放在慢性病的筛查和管理上。建议在30-40岁人群的基础上进行更全面的身体检查,包括胃肠镜、头颅MRI(可以增加MRA筛查脑血管问题)、颈部血管彩超等方面的检查,同时也可以考虑进行更详细的内分泌、免疫功能等方面的检查。

60岁及以上:老年人慢性病高发,可根据体检报告的异常指标进行专项检查,如糖尿病专项体检、心脑血管疾病专项体检、肾病专项体检等。老年人容易有骨质疏松,可加查骨密度。癌症筛查始终是重点内容。

来源:新民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