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外媒记者看北京:逛隆福寺 品中国韵

本报记者 李志刚

9月3日,2024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召开前夕,峰会新闻中心和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共同举办了“文化新质生产力”主题采访活动,邀请外媒记者参访隆福寺文创园,感受中国文化的独特韵味。

随着大巴车穿过繁华闹市抵达隆福寺文创园,外媒记者们难掩兴奋之情,纷纷睁大好奇的眼睛,期待一睹真容。

隆福寺是北京重要的商业地标和文化符号,与故宫、王府井共同构成了东城区“文化金三角”。今年以来,文化展览、演艺、餐饮等业态陆续入驻街区,新消费场景使老街区焕发新活力。经过改造提升的隆福寺,在保护历史建筑的同时,充分挖掘历史文化底蕴,保持文脉的连贯,留住城市记忆。

外媒记者们首先来到位于隆福大厦九层的隆福文化中心参观。红墙金瓦的古建筑、意境悠远的岩石与草坪,构建了一座“古典园林”。同时,这里还巧妙地“借景”,让周边繁华都市景观与“古典园林”交相辉映。外媒记者们惊讶不已,兴趣盎然地参观仿古建筑,登上东西侧观景平台俯瞰京城,远眺古都气象与现代景致。

“我之前参加了书法、太极等课程,对中国的服饰非常感兴趣。今天穿了旗袍,希望之后能够更多地了解服饰方面的知识。”第三次来中国的智利记者玛利亚说,“希望有机会游览更多的中国名胜古迹,也希望能够观察到中国人的日常生活。”

随后记者团来到隆福大厦一层,参观更读书社。更读书社既是书店,又是图书馆,还是文化体验空间。600平方米的区域内,10多个图书出版社的图书荟萃,标记着“东城区图书馆”的约6000册图书整齐排列,玩具、文创产品令人目不暇接。

外媒记者们一进入更读书社,便被这里独特的文化气息所吸引。“这个是中国的漫画吗”“这些云朵设计得真漂亮”……大家好奇地左顾右盼。

“来北京之前,了解过很多中国的传统文化,也了解到中国在发展科技的同时,还在保护传统文化,这令我很震惊,值得乌拉圭学习。”乌拉圭记者瓦内萨说,希望在北京期间能够更多地了解北京是如何做到发展科技和保护传统文化兼顾的。

瓦内萨还建议:“可以拍更多的视频,让更多的人了解到中国。同时也要让国外人了解到中国人有多么热情,尽管有语言障碍,但是当他们看到外国人时总是微笑面对。”

工作人员介绍,在经营模式上,更读书社将公共图书馆功能与主题书店进行融合,注重读者的消费体验,形成了独特的会员体系和阅读服务体系,打造了“特色书店+公共文化服务”的新的服务模式,力求让阅读深入到生活的每个场景。

在场的东城区文促中心副主任戴悦介绍,东城区正不断推动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努力建设好国家中枢、千年古都、文化名城、人间画卷和宜居福地。

离开更读书社,记者团前往隆福南坊调研传统老字号北京稻香村零号店寻宝馆。当听说下一个项目是体验美食时,现场立刻响起了欢呼声。

一进门的展柜里,青铜器、瓷器、文房四宝等逼真的“文物”竟然都是能吃的糕点。不仅如此,墙壁上还有关于美食的甲骨文,店铺一角开设有汉服体验区、文创销售区。

店内还设计了两处“寻宝”互动装置。记者伸手感应“盉”模型,装置立刻喷出水雾,可感受古人的食礼文化;通过手势感应“爵”字造型的音乐盒,可听到古风音乐。

透过隆福寺的创新与发展,外媒记者们赞叹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交织融合所带来的魅力,难忘亭台楼阁与高楼大厦相融合的和谐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