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加持个性互动,影视带火打卡旅游!文化体验,全球旅游新趋势
【环球时报报道 记者 张妮】全球旅游产业复苏加速!近日,2024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在北京闭幕。其间举行的2024世界旅游合作与发展大会发布了《世界旅游城市发展报告2023》(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2023年,全球旅游业在经历疫情冲击后,展现出强劲的复苏势头。2023年全球旅游总人次同比增长41.5%,恢复到2019年的88%;全球旅游总收入同比增长超过20%,恢复到2019年的近95%。不过,全球旅游市场的复苏并非一帆风顺。全球贸易投资增长乏力以及金融市场的波动等,都对旅游业的恢复构成了挑战。多位业内专家认为,文化旅游正成为全球范围内一个日益增长的新趋势,旅游城市应通过文化创意、现代科技手段的融入,使旅游产品更具个性化和差异化。
世界旅游业基本恢复到疫情前水平
“受益于各个国家放松和解除旅游限制,全球的旅游消费潜力持续释放,无论是总人次还是总消费,基本上都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专家、北京体育大学体育休闲与旅游学院执行院长蒋依依在发布该报告时表示,相较之下,国内旅游的增长速度高于国际旅游。全球国内旅游收入达4.04万亿美元,国际旅游收入1.49万亿美元。主要原因是受到通货膨胀、国际油价上涨等因素影响,消费者的旅游成本和以前相比增长较大,使得游客更愿意选择性价比更高的国内旅游。
报告显示,2023年发达经济体的旅游总人次和旅游总收入,都恢复到2019年的96%以上,这个数据比新兴经济体高,但新兴经济体旅游总收入占全球旅游总收入的比重在持续增长,增长幅度也远超发达经济体。
与此同时,全球旅游发展的不平衡性也进一步凸显。报告显示,2023年增长最快的旅游市场是中东,该市场也是唯一一个超过疫情前水平的地区。其次是欧美市场,基本上实现恢复。相对来说亚太市场的复苏较为缓慢。中东地区主要利用举办赛事和会展,比如亚洲杯足球赛和世界园艺博览会等活动促进旅游业发展。同时,中东地区在签证、航班、购物等方面给予游客更多便利,取得了不菲的成绩。亚太地区的旅游业复苏较缓,与解除旅行限制时间相对较晚有关,但亚太地区不同城市恢复的程度也有所差别,东南亚的恢复水平比东北亚的恢复水平要好。
报告还对全球100个样本城市进行了综合评价和排名。其中,纽约、东京和巴黎位列前三,中国的北京、上海和香港分别位于第八、第十和第十一。“这一排名不仅反映了这些城市在全球旅游市场中的重要地位,也展示了它们在旅游吸引力、产业景气度、城市智慧度等方面的卓越表现”。蒋依依表示,北美地区旅游城市发展的势头非常强劲,这受益于美元对全球主要货币持续升值使得美元在海外的购买力不断增强。
当然,全球旅游市场的复苏并非一帆风顺。蒋依依说:“全球通胀的缓解、债务水平的上升、全球贸易投资增长乏力以及金融市场的波动,都对旅游业的恢复构成了挑战。同时,全球产业供应链在复苏中的重构,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全球旅游业的消费信心。”
文化是旅游发展的“金线”
巴黎的时尚、米兰的设计、里约热内卢的狂欢节、成都的美食、伦敦的剧院……据了解,全球文化旅游价值超过2000亿元人民币。
“人们第一次了解伦敦可能是通过电影《007》《哈利·波特》或《帕丁顿熊》。”伦敦市副市长贾斯汀·西蒙斯表示,电影旅游很重要。在英国,超过六成游客会受到影视剧中拍摄地点、地标性建筑的吸引而前去打卡。贾斯汀·西蒙斯表示,在伦敦,高达4/5的游客坦言,文化是他们选择到访的主要动因。“伦敦并不是个例,文化旅游正成为全球范围内一个日益增长的新趋势。很多城市正在探索新颖的方式纪念那些承载着数千年历史的文化遗迹”。她举例称,在中国南京,人们通过数字技术打造沉浸式文化遗产体验。蒋依依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旅游城市应重视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打造具有当地文化特色的活动,如主题景区、文化节庆、艺术展览和演艺表演等,以增加旅游体验的文化艺术魅力。
“文化是旅游发展的‘金线’,将每个城市生活联系起来”。世界文化城市论坛副总监伊莎贝拉·华伦蒂尼认为,文化是城市的“超能力”,文化体验的个性化是吸引游客的重要因素。
不过,有些城市的旅游业过于发达也存在一些挑战。荷兰阿姆斯特丹、意大利威尼斯和西班牙巴塞罗那的市民都曾提出不满,抗议游客过多,住房、交通等基础设施都承受着巨大压力。有些城市开始对游客征“旅游税”。贾斯汀·西蒙斯说,伦敦市发起了“伦敦文化区”计划,每年都会选出一个新的地方自治市作为伦敦文化区,“这样可以分流市中心的游客,将旅游业的红利带到整座城市”。
给中国旅游业的几点建议
“中国的旅游经济规模非常庞大,总价值约为9万亿人民币。”亚太旅游协会(PATA)主席彼得·西蒙在发布《亚太旅游协会和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绿皮书——释放中国入境旅游竞争力》时表示,中国的旅游经济主要由国内旅游所驱动。中国国内旅游人次达到55亿,经济规模约6万亿人民币。
“从今年机票和国庆酒店订单来看,中国出境游的游客走得更远了,足迹遍布144个国家的1597个城市。”去哪儿大数据研究院研究员陈晓双表示,“今年国庆新增目的地国家中,一半以上都是非洲国家,这与今年以来中非之间航线加密、中非商贸和旅游人员往来更频繁有关”。而在入境游方面,今年以来,随着免签“朋友圈”的不断扩容,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的加持,外国游客来中国旅游更加便利。平台上,外国游客国内航线的机票预订量同比增长1.8倍,半年间,超过一成的外国游客来了第二次。
亚太旅游协会(PATA)的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入境旅游人数达到8200万人次,达到2019年1.45亿入境人次的67%。亚太旅游协会(PATA)预测,到2026年,中国游客数量将恢复到2019年的水平。目前,中国入境旅游经济规模为1万亿元人民币,而出境旅游经济规模大约为2万亿人民币。“入境游经济只是出境游的一半,这是一种不平衡的现象,”彼得·西蒙表示,这是因为许多外国年轻人更倾向于自由行,中国未来需进一步提升自由行社会旅游服务方面的便利化,如支付和购票等,让外国游客到中国时能享受到更多便利。
彼得·西蒙说,“我来过中国很多次,觉得中国非常迷人,历史源远流长,让我大为震惊。中国需要增加文化互动性和新颖性,让游客不只是走马观花,而是真正融入当地文化。”众信旅游集团副总裁宁国新表示,据他了解的数据,2023年商务人群占中国入境人群的87%。但这种“商业散客”群体很难找到。从2023年开始,该集团在中亚、俄罗斯以及中东设立分公司,以便第一时间找到客户群体。此外,商务旅行者的诉求与传统游客不同。每一组甚至每一个客人的诉求都有特殊性。因此,旅行社需要为其提供全方位服务,除传统的吃住行服务外,还要解决游客在商务方面的诉求。
业内人士认为,低空旅游也是升级到文化3.0、提升文旅体验新颖性和推动智慧文旅的重要途径。近日,在福建省南安市郑成功文化旅游区和太原市稻田公园,亿航智能eVTOL(无人驾驶电动垂直起降器)实现载人飞行,被认为是率先进行“低空+旅游”的生动实践。亿航智能副总裁贺天星表示,游览观光是低空载人飞行发展优先开展的第一阶段。“以黄山为例,黄山众多景点之间山路盘旋,地面交通便利程度较低,但沿途景色众多,因此,从一个景点飞往另一个景区的途中,乘客能够从空中俯瞰黄山的整体美景,是‘出行+旅行’很好的应用。在文旅资源丰富的地区,低空观光游览也是推动智慧文旅发展的重要抓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