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聚特色产业 发展特色集群 青岛市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培育工作实现新突破

鲁网9月26日讯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2024年度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公示名单,青岛市市南区工业控制系统产业集群、平度市精细与专用化学品产业集群入选,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总量达到6家,在计划单列市中位居第一。

特色产业集群是依托县(区、市)或产业园区集中管理,以中小企业为主体,以特色产业为支柱,集聚具有产业关联的中小企业以及相关服务、管理和科研等支撑机构,在特定空间范围内共享包括专业人才、市场、技术和信息等诸多产业要素,使产业和企业通过健全供应链产生促进效应,形成区域优势和持续竞争力的特色优势产业集聚区,具有集约集聚度高、创新能力强、产业特色鲜明、协作配套紧密、信息化基础好、辐射带动作用大、市场竞争有力等特点。

青岛市高度重视特色产业集群培育与发展工作,根据国家工信部、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要求,聚焦产业发展优势,大力推动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加强重点产业链供应链支撑,培育建设一批特色鲜明、优势突出、产业链协同高效、核心竞争力强、公共服务体系健全的特色优势产业集聚区。自2022年11月国家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工作开展、2020年省特色产业集群工作开展以来,青岛市共被认定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6家,已被认定为省级特色产业集群11家。综观来看,已被认定的集群主要分布在青岛市智能家电、轨道交通装备、新能源汽车、高端化工、食品饮料、纺织服装、人工智能、智能制造装备、先进高分子及金属材料、软件和信息服务、精密仪器仪表等11条重点产业链,构建形成“大中小+上下游”共生共融的产业链条,不断提升集群内中小企业专业协作配套能力。

梯度培育,夯实特色产业集群发展基础。精心打造“专精特新”培育赛道。紧贴集群培育工作重点方向,精准定位集群主导产业,有针对性地固链补链延链强链,先后出台《青岛市加快推动“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2—2025年)》《青岛市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管理实施细则》,引导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之路。截至目前,青岛市现有创新型中小企业3126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5217家。精准打造“四新经济”培育赛道。发布《青岛市雏鹰企业认定管理办法》,搭建起雏鹰—瞪羚—独角兽企业梯度培育体系,累计认定雏鹰企业1017家、瞪羚企业343家,累计培育独角兽企业17家,居全国第五、北方第二,为建设特色产业集群打下了坚实基础。

数字化赋能,支持集群优势产业转型升级。在全省率先启动重点产业数字化转型赋能中心建设,以“义诊”模式为中小企业提供数字化转型诊断服务。出台《青岛市深化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青岛市小微企业创新转型项目实施细则(暂行)》,明确重点工作任务,通过梯度培育优质企业、强化金融助企服务等手段,壮大培育中小企业。扶持小微企业技术改造项目3270个,奖补资金14亿元,撬动投资超80亿元。

多维服务,优化集群企业发展环境。公共服务平台更加集成,整合优化全市涉企服务平台,搭建全市服务企业统一平台,打造政策发布兑现、企业融资服务、企业诉求办理三大平台,完善服务企业长效机制、提升服务企业质效。政策环境更便捷,创新设立青岛市初创企业政策服务站,常态化联动各惠企政策制定部门开展各类政策宣讲和解读活动,依托“青岛政策通”平台搭建青岛市惠企政策发布兑现统一平台,打造“一口发布、一口解读、一口兑现、一口服务、一口评价”政策惠企机制,平台累计浏览量810万次,汇集惠企政策信息2.8万条,共有3.3万家(次)企业完成线上申报,兑现资金共计35.8亿元,被评为全国优秀中小企业创新项目和政务公开创新案例。融资环境更高效,加大对民营中小企业融资支持,出台了融资担保、风险补偿、融资租赁等财政支持政策,撬动融资担保额度540亿元,累计为银行机构置换不良贷款2.02亿元,累计对融资租赁机构发放奖补资金1352.6万元,对解决民营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发挥了显著作用。青岛市位列2023年度全国中小企业发展环境第三方评估副省级以上城市第8位。

青岛,始终围绕主导产业集聚创新要素,紧抓突破能力强的“点”,让“链”更有韧性,让“群”更有活力。集群发展得益于灵活性和创新能力,使得中小企业在竞争中具备更强的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和创新能力,能凭借独特的竞争优势赢得市场份额,更能推动产业集群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加快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本网记者)

责任编辑:刘亮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