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市香坊区探索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新模式

本文转自:人民网-黑龙江频道

人民网哈尔滨9月27日电 (记者陈静)近年来,哈尔滨市香坊区把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作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工程,充分发挥辖区优质教育资源和社会资源,积极探索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联建共创新模式,打造特色思政联盟,逐步走出一条具有香坊特色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之路。

探索“联盟+一体化思政”新模式

近日,香坊区大中小学生共上一节思政课活动在北大荒博物馆开展。来自东北农业大学、哈尔滨市第119中学、哈尔滨市第46中学校、哈尔滨市兴华小学校等香坊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金色农业思政联盟成员单位的部分师生共上一节思政课,香坊区教育局、兴华小学、119中学、46中学老师通过前期备课为学生们精彩讲述了北大荒蜕变为北大仓的历史等。通过活动将北大荒精神的种子撒播在师生心间,帮助学生深刻感受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在黑龙江大地的赓续传承。

金色农业思政联盟开展共上一节思政课活动是香坊区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一个缩影。2023年香坊区与东北林业大学联合成立了全省第一个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绿色生态教育思政联盟,2024年与东北农业大学、省司法警官职业学院联合分别成立了金色农业教育思政联盟、蓝色法治教育思政联盟,并开展丰富多彩的思政课一体化教研与实践活动……香坊区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联建共创机制。

近年来,香坊区不断拓展校地合作模式,依托东北林业大学、东北农业大学、黑龙江省中医药大学和黑龙江省司法警官职业学院等驻区高校,发挥优势、突出特色,探索“联盟+一体化思政”新模式,成立特色思政联盟,构建以学生、教师、家长为主体对象,全员参与、整体推进、全面开花的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生态圈。

与此同时,香坊区不断完善机制,成立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项目办公室,与驻区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共同研究商议制定《联盟章程》,逐步建立健全理论学习、教学研讨、听课评课、学术研究、教学观摩、集体备课、师资培训等常态化机制,使一体化建设常态化推进。

打造互通互融双向实践基地

香坊区遵循“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原则,以实现高校与各中小学校共建共享互惠共赢为目标,组织小学、初中、高中、大学思政课教学“同研同学”,逐步引领香坊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实现课程理念一体化、教学目标一体化、学段衔接一体化、知识内容一体化、行为评价一体化、资源共享一体化。

在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香坊区思政课教育的研学实践基地和学习阵地,香坊区中小学校思政教师走进高校进修。哈尔滨市第64中学校、哈尔滨市现代应用技术职业学校、哈尔滨市王兆新村小学校等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基地对驻区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全面开放,打造互通互融的双向实践基地。

驻区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教授带领博士生和研究生深入到香坊区中小学思政课堂,共同开展教学研修活动,破解大中小学思政一体化建设课程实施的方式方法、研究路径等问题。2022年由东北林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牵头,香坊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联盟成员单位参与的“大中小学生态文明教育一体化建设路径研究”的科研项目列入黑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

拓展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新场域

“1898年中东铁路修建,设火车站于香坊,成为哈尔滨建城的起点和标志,所以香坊区有‘哈尔滨城市的童年’之称。”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香坊真香 强国有我”专题展览上,风华小学的学生龚琪森向前来参观的市民游客介绍道。今年暑假,他和来自香坊区其他中小学校的学生,经过前期的培训,作为专题展览的解说员走进了“香坊真香 强国有我”专题展览。

香坊区是哈尔滨市主要的发祥地和最早的市政区之一,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为开展思政教育提供了丰厚的育人场域。近年来,香坊区充分激活社会大课堂,让思政课走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博物馆、企业、实验室、田间地头……将开展思政教育与研学课程、劳动教育、志愿服务等有机融合,通过形式多样的研学实践活动,以实景化、互动式课程,让学生从听“干巴巴的讲解”,变成用脚步丈量、用眼睛发现、用心灵感悟家乡变化、社会进步、祖国繁荣,将“生活中的风景”变成“看得见的成长”,让书本上的道理有温度、有感情,真正“种”到未成年人的心里。

为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香坊区善用“大思政观”铸魂育人,统筹谋划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活动,各联盟成员学校结合联盟特色,将生态文明教育、法治文明教育、农业文明教育、中医药文化传承教育纳入校本课程,实现多学科融合,融入育人全过程。发挥先优模教师、新时代好少年的示范引领作用,结合育人特点,创新开展“红烛+红领巾”新时代文明实践进校园宣讲活动,用师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在学生心中厚植爱国情怀,为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