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间地头“种”科技 秋粮增产有秘诀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邓钺洁

“瞧,小麦穗子大、籽粒饱、色泽好,亩产比去年提高了20%。”遵义市汇川区高坪街道新拱村村民万和平说,田中麦变成仓中粮,今年下了大力气。从种到收,治病虫害、防干热风、施肥浇水,田管抓得紧,又有农技员指导,一点儿也没耽误。

近段时间,汇川区高坪街道新拱村烂坝子优质高粱种植示范基地里收割机在田间来回穿梭作业,将一株株高粱连秆带穗卷入其中,收割、摘穗、脱粒、秸秆粉碎一气呵成,满仓的收割机将高粱米装进粮车。“为提高收割效率,我们对有条件的地块,用大型收割机收割,节约人工成本,提高作业效率。”贵州省科技特派员、遵义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正高级农艺师舒中兵介绍,今年,汇川区种植优质高粱6.2万余亩,涉及种植农户1.1万余户,预计实现产值近2亿元。作为汇川区优质高粱种植示范基地之一,烂坝子优质高粱种植示范基地承担了绿色防控、农药管理项目,这也是舒中兵认领的“揭榜挂帅”榜单。

正值收获季节,舒中兵带领团队进行装袋、丈量面积、称重、测量水分含量等测产工序。经过严格检测,最终得出实测结果亩产量335公斤,比同地块去年的产量提高了20%。“通过我们团队的努力和技术推广,汇川区高粱病虫害绿色防控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提高了农户种植水平,也为推动农业绿色发展作出了贡献。”舒中兵说。

黔东南州天柱县稻田综合种养省级农业科技示范展示基地选用玮两优钰占、隆两优华占、兆优5455等优质稻品种,并全面应用水稻“两增一调”高产高效技术,通过合理密植、配方施肥、绿色防控、机械化育插秧等技术措施,使示范基地水稻平均亩产达到735.1公斤,比全县平均提高43.15%。最高亩产量达到了949.78公斤。

在铜仁市思南县水稻省级农业科技示范展示基地,农技专家应用了无纺布钵苗育秧技术和“两增一调”高产栽培技术,从播种、育秧、移栽到田间大田管理和收割都进行了跟踪技术指导,最高亩产达896.3公斤。

在杂交水稻超高产精确栽培兴义示范区,连续4年亩产突破1100公斤,“在全国来说产量都算高的。”扬州大学教授、测产专家组组长戴其根说。

截至目前,省农业科技发展中心依托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在全省建设10余个省级水稻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其中,遵义市湄潭县永兴镇建设了水稻农业科技示范展示基地,示范面积500亩,引进示范品种59个,示范展示水稻主推技术5项,平均亩产725公斤,最高亩产890公斤,均突破去年成绩。全县示范推广3万亩。

沉甸甸的丰收答卷背后少不了农技支撑。今年,我省在粮食生产大县开展科技支撑玉米、油菜、大豆、小麦等主要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集成组装综合技术方案,依托农业科技示范展示基地及相关示范基地,在粮食生产大县及其重点乡镇全覆盖开展技术解决方案的示范展示,大幅提高技术入户到位率,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用。要求各基地每年示范展示不少于2至3项具有引领性区域主推技术,组织不少于2场现场示范观摩活动,新型经营主体、基层农技人员和小农户每年到基地观摩学习不少于500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