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无物业小区治理的“杏花岭实践”
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
公用电表重新分户,电费由之前每月2500元下降到40元;施划停车位,不仅小区增加了停车位,还畅通了消防通道;短短一个月,131户居民全额缴纳了物业费,缴纳率达到了98%以上……在街道和社区党组织的支持和帮助下,位于坝陵北街社区的市供电局小区成立了业委会,并按照要求建立了相关制度,小区的事有人管了。
在杏花岭区,无物业管理小区存在较大服务缺口,以前的集中治理也没有得到保持,群众非常希望有一个长效治理的办法。
今年以来,该区以破解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突出问题专项行动为切入口,成立了以区委书记为总召集人的党建引领基层治理领导协调机制,着力破解辖区无物业管理小区服务缺口等系列突出问题。目前,该区通过分类治理,839个无物业管理小区已实现业委会(物管会)全覆盖,其中业委会自管小区157个、物管会托管兜底管理小区682个。
党建引领 优化自管模式
金色维也纳(一期)小区位于坝陵桥街道新开南巷,由于多种原因,该小区面临着物业公司退场、管理缺失等窘境。
面对困难,新开巷社区党委迎难而上,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组织在职党员成立临时工作小组,开展小区治理工作。积极走访调查、召开居民座谈会,了解居民诉求和小区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推动小区成立业委会,并通过公开招募、民主选举,选拔出7位志愿者组成业委会,其中6名是责任心强、热心公益的在职党员。
面对小区资金短缺的困境,在职党员自发垫资4万余元,用于购买小区维修材料和支付人工费用,在他们的带领下,越来越多的党员居民以实际行动投入到小区治理中,逐步扭转了社区工作人员“单打独斗”的局面。
党员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是杏花岭区破解无物业管理小区治理的关键一招。该区结合实际,制定完善《杏花岭区小区党组织管理办法(试行)》,构建“区委—街道党工委—社区党委—小区党组织—楼栋(单元)党小组”五级“动力主轴”。截至目前,该区已实现党组织在无物业管理小区全覆盖。
政府兜底 保障基础配套
职工新街街道赛马场西社区百盛苑小区今年变化很大,垃圾死角全部清理,路面重新铺设,施划停车位缓解居民停车难题,有的单元还加装了电梯,一个无物业管理的老旧小区重新焕发活力。
在成立小区党支部和业委会后,为了让小区实现常态化管理,赛马场西社区党委指导小区党支部,构建小区党支部、业主委员会、小区治理队、网格服务组四方联动的工作格局,实行收集民意、汇总分类、支部吹哨、单位应哨、联席会议、形成方案、组织实施、结果反馈8步闭环的“民生实事”办理流程。同时,街道党工委大力支持无物业管理小区改造,先后完成道路修缮、加装电梯、阵地升级、议事亭建设、违建拆除等10余项居民需求清单。
快速推进无物业管理小区发生蝶变,离不开政府部门的支持和兜底。杏花岭区加快形成政府兜底保障制度,提高小区卫生环境水平,对小区内部车位规划及无物业管理小区规范化管理进行帮扶指导,加强内部全民健身器材建设、维护和更新。同时对市政配套设施不完善、安防设施不齐全、服务设施不健全、居住环境不舒适的无物业管理小区,进行基础类、完善类、提升类3个层级的全面改造,全区已陆续完成改造312个小区,惠及63801户居民。
多元链接 提升服务效能
实现小区从“无人管”到“共治理”不仅仅在小区内部。杏花岭区综合协调各方力量,由镇(街道)村(社区)党组织牵头,联合驻地单位、小区党员、热心居民和志愿者等队伍,在无物业管理小区中成立志愿服务队,定期开展党员义务巡逻、爱心帮扶、环境美化等志愿服务。今年以来,已累计开展小区志愿活动100余场次,服务群众6000余人次。
各镇(街道)村(社区)党组织还联合驻地单位,打造小区党建阵地、宣传阵地、议事长廊等35个基础阵地。引入社会组织、公益组织等资源,在小区开展垃圾分类宣传、老年人健康讲座等专业化的服务和活动。通过一系列举措,改善了小区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满足了居民多样化的需求。
在职党员和离退休党员到社区报到,也为无物业管理小区的管理添砖加瓦,党员充分发挥自己特长,为小区建设建言献策、主动服务,提升了小区治理能力。
随着全区上下不断努力,杏花岭区逐步健全党建引领下的多元力量参与工作机制、议事决策机制、矛盾化解机制、民主监督机制等4项机制,使无物业管理小区治理逐渐走向成熟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