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城杨梅乡 “一村一策”强村兴业

本报讯(记者 谢勇勇)眼下,入秋已一月有余,天气渐渐转凉,但位于六盘水市水城区杨梅乡白牛村的水城区犇鑫养殖场里却依旧热闹。工人耿连超每天都忙着清理料槽、喂草换水、清扫圈舍,一头头膘肥体壮的肉牛在牛舍里咀嚼着草料,哞哞的叫唤声此起彼伏。

这一景象得益于杨梅乡抢抓机遇,结合白牛村优势资源,通过“强村”带“弱村”,采取“公司+合作社+村民”组织方式,在该村发展养牛产业,实现村集体和群众双增收,形成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同发展的发展格局。“经过调查研究,依托白牛村海拔低、气温高、牧草丰的优势,杨梅乡慕尼克村、台沙村、杨梅村等6个村共同投资在白牛村成立了犇鑫养殖场。”慕尼克村党支部书记耿和祥说:“‘抱团发展’不但激发了村民发展牛产业的内生动力,还为今后各村大规模集约化养牛总结了经验。”

近年来,杨梅乡把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作为抓基层、夯基础的重要抓手,积极探索多元化发展路径,通过“一村一策”模式,用集体经济“金钥匙”打开农民“增收门”。

杨梅乡台沙村采用“村党支部+合作社+公司+农户”组织方式,注册成立了贵州阳宇石材加工有限公司,由该村种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与公司共同开展石材加工,带动10人长期务工、50余人临时务工,为村集体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台沙村实现从2021年的“空壳村”到村集体经济收入累计达70余万元的转变。台沙村邻村姬官营村通过“合作社+基地+农户”组织方式,以退耕还林等为契机,发展山桐子产业3190亩。2023年育苗500万株,年初出苗12.98万余株。2023年以来,带动村民就近务工3527人次,发放土地流转金40605元。

像这样的发展故事在杨梅乡随处可见。如今,该乡突出“一村一策”,将资源要素转化为“自主造血”功能,因地制宜深挖闲置资源,通过流转土地、租赁场地和入股分红等方式,走出一条以资源利用型、抱团发展型、筑巢引凤型等为主的村集体经济发展新路径,以特色产业带动村集体经济发展和村民增收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