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十七冶:服务国之所需 推进转型升级

本文转自:人民网-安徽频道

中国十七冶伴随中华人民共和国成长的脚步,开拓进取、奋发图强,始终将自身工作放到服务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大局中去谋划,传承报国之志、创新气魄、市场意识,在新时代的伟大征程中蝶变跨越,朝着全国一流、行业领先的工业化数字化绿色化智能化建筑运营服务商阔步迈进。

传承报国之志 挺立钢铁脊梁

1957年9月21日,经中共安徽省委批复同意,十七冶前身七冶六公司党委正式成立,掀开了企业由党而建、跟党创业、忠党报国的光辉篇章。1958年9月8日,十七冶仅用一年多时间将马钢9号高炉建成投产,华东区域第一座200立方米以上现代化高炉从这里诞生。

从为原来单一生产铁的马鞍山铁厂到全国十大钢之一的马钢奠定“钢铁身躯”,再到新时期助力马钢向高精尖转型,先后建成了当时全国第一条、世界最快的马钢高速线材厂生产线,全国规模最大、技术水平最好、国产化率最高的2500立方米高炉以及支撑起了中国高铁腾飞于世界的马钢高速车轮用钢工程,让惊艳世界的“江南一枝花”越开越芬芳。

2004年,十七冶承建的当时世界第一个集电炉和转炉、碳钢和不锈钢生产为一体的上海一钢不锈钢工程建成投产,奠定了公司在冶金行业乃至全国“炼钢王”的品牌地位,获得全国炼钢工程首个“鲁班奖”。公司承建了全国14座300吨以上转炉的其中7座,荣获专利功法千余项,项目囊括冶炼系统全领域、全流程,为业主提供了全套整体服务方案。

传承创新气魄 勇立改革潮头

一路走来,中国十七冶在冶金报国中矢志不懈,淬炼出“求实创新、敢为人先”的精神特质,承接多项国家改革试点,沿着国家进步和行业发展的方向勇毅前行。

1982年9月,中国十七冶在当时全国规模最大水泥生产基地安徽宁国水泥厂建设施工中试行百元产值工资含量包干经济责任制,抡起打破国企吃大锅饭的第一锤,在全国建筑业推广应用。

1986年10月,十七冶入选全国首批鲁布革改革18家试点企业,按“项目法”组织施工。彻底破除了几十年来一直沿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施工组织体制,为加快转型、持续发展注入了生机和活力,带动了建筑业整体的革命性变革,成为中国建筑业改革的里程碑。

迈入新时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激活高质量发展澎湃动力。2014年,十七冶贯彻新发展理念,以“一转一拆一分”拉开改革大幕,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2019年成为中国五矿内部建筑类企业中首批纳入国务院国资委“双百行动”试点单位,并在国资委2022 年度改革创新情况专项考核中获评“优秀”,此后再次入选“双百企业”。

2024年,十七冶朝着“全国一流、行业领先的工业化数字化绿色化智能化建筑运营服务商”阔步迈进,取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状”、中诚信主体信用AAA评级、安徽省建筑业龙头企业和优秀建筑业企业等一系列里程碑式成果。

作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公司始终将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先后获得“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等荣誉,国家企业技术中心评价等级为优秀,在全国建筑施工行业和安徽省均排名第2,累计授权专利突破5000件,其中授权发明超1100件,获评“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升级版贯标AAA级典型企业”、国资委首届国企数字场景创新专业赛经营管理类一等奖。

传承市场争先 推动转型升级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从“等米下锅”到“找米下锅”,十七冶牢固树立市场龙头思想,从过去单纯“保冶金、保马钢、立足安徽”的计划经济模范生主动转变,勇入市场竞争大潮,不断适应变化,真正把企业发展熔铸到共筑中国梦的历史使命中,锻造企业所长、服务国家所需、引领发展之先。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十七冶紧紧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在市场浪潮中勇往直前、开疆拓土,市场开拓、营业收入、利润十年复合增长率年均保持20%以上。公司取得“三特五甲”资质,锻造了以EPC工程总承包业务为核心的投融建管运全产业链、全生命周期服务能力,稳居安徽建筑业“前三甲”和中国五矿、中冶集团第一梯队。

公司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推动市场经营与国家战略同频共振、产品拓展与区域发展同向而行、企业形象与国家形象同台展示。助力宝钢湛江钢铁打造零碳示范工厂,先后承建位居全国前列的兰州奥体中心、全国最大的西安城市地下管廊工程、全国首条零碳高速济潍高速、中国沿边口岸南方最大国门项目等一大批既彰显品质匠心又体现时代坐标的精品工程,持续塑强市场竞争能力。

十七冶以上世纪70年代赴坦桑尼亚专家组为标志,开始参与国家对外援助工程,迈出了国际化第一步。积极践行“一带一路”倡议,服务“两个循环”,打开了国际化新格局,高标准承建亚奥理事会总部大楼、非洲“毛塔第一路”、印尼公路隧道工程、世界最大大学城之一的科威特大学城、马来西亚超高层铂金酒店等一批标志性建筑,成为中国建筑企业推动“大国建造”走出去的品牌代表。(姚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