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潭长江大桥年底基本建成
南报网讯(记者吴春霞)江面水波荡漾,货船往来穿梭。江面之上,连接南京龙潭和扬州仪征的龙潭长江大桥建设现场,工人们身穿工作服,手握工具,向着今年底基本建成的目标冲刺。11月22日上午,记者来到龙潭长江大桥建设现场实地探访。
驾车从巫庄西北侧的省道S388处进入,映入眼帘的是已基本完工的龙潭收费站。收费站入口处,有不少装载沥青的货车穿梭。龙潭长江大桥项目现场副指挥长唐风华告诉记者,工人们正在对收费站场区内部的路面进行沥青摊铺。
沿着收费站入口一路驾车驶去,大约5分钟,记者来到大桥中央。站在桥面上望去,江岸两侧清晰可见,向北是扬州仪征,向南是南京龙潭。唐风华告诉记者,龙潭长江大桥主体工程2020年4月全面开工,经过4年多奋战,先后顺利完成南北锚碇、主塔、缆索系统与钢箱梁安装等全部主体工程施工,目前全桥施工进度已达98%,正有序推进附属工程施工,如交安设施、机电安装、部分路面的修补和完善等,预计今年底基本建成。
行走在桥上,记者看到,长长的主缆两端与大桥锚碇连接在一起,紧紧拉住桥身,而在主缆之中,“暗藏”着一根送气管道。
主缆是悬索桥的关键性承力构件,被称为悬索桥的“生命线”。当主缆长期工作时,因受缆内潮湿空气影响,可能会造成主缆钢丝腐蚀。所以,为保障大桥安全运行,需要安装除湿系统来控制主缆内部的湿度环境,保障安全,延长桥梁使用寿命。唐风华介绍,龙潭长江大桥的设计团队与科研单位、制造厂家、施工单位联合攻关,打破传统由主缆外表面压入送气方式的除湿方法,全球首创了在主缆内部通干空气的新型除湿系统,“系统通过在主缆中央敷设一根特制的复合式送气管,直接从主缆内输送干空气,再通过排气孔将湿空气排出,可以有效减少气流组织死角,实现大桥主缆全断面除湿,提升其耐久性和使用寿命。”
“龙潭长江大桥建成后,从南京龙潭到扬州仪征最快只要6分钟,到扬州主城区也只需半小时。”唐风华介绍,11月23日开始,大桥将进行为期5天的荷载试验,旨在评价桥梁施工质量是否达到设计要求、检验桥梁结构的实际工作性能,为全桥交工验收做准备。
龙潭长江大桥是南京都市圈高速环线的控制性节点,也是江苏省高速公路网规划的仪禄高速公路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宁镇扬一体化的重要交通设施,对促进扬子江城市群建设、进一步提升南京首位度等具有重要作用。
记者从交通部门了解到,除龙潭长江大桥外,我市其余两座在建过江通道项目现场也如火如荼。栖霞大道互通下穿隧道主体土建完成、5层互通立交初步成形、跨滁河大桥段顺利合龙……仙新路过江通道正朝着全线建成的目标稳步迈进;距离南京长江大桥最近的建宁西路过江通道近日也传来好消息,江南段盾构接收井主体结构顺利封顶,为建宁西路过江通道全面通车奠定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