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走的决心》:逃离窒息婚姻的中年妇女
相比之下,电影《出走的决心》和原型苏敏的故事要来得更加唯灵浪漫主义。
逃离琐碎的生活构筑的牢笼、逃离沉重的母职,这是无数人发自肺腑想干的事情,但苏敏阿姨能够在庞杂的互联网信息流中聚集到人们的目光,或者说“被看到”,本身是一件小概率事件。
登上《纽约时报》
现实远没有那么乐观,半生隐忍是这个年纪女性的常态。
因此《出走的决心》并没有把苏敏阿姨逃离家庭后的各种“奇遇”作为故事重点,它聚焦苏敏阿姨出走前的遭遇,把那份早已让无数中年女性麻木的苦难,展示出来。
观众得以看见,女性是怎么一步一步落入男性精心设计的陷阱里的。
电影里苏敏阿姨化身李红(咏梅饰),18岁时也有过考大学,闯荡天南地北的梦想,却被父亲剥夺了读书机会,只能辍学打工,供弟弟读书。
带着对父母的怨恨,对流水线工作的麻木,懵懂的女青年将希望寄托于爱人,以为通过婚姻就能逃离原生家庭的控制,获得属于自己的新生活,结果却是“自投罗网”。
之后三十五年,她困在日复一日的家务和母职惩罚中,自己出去打零工赚钱,还得错开买菜做饭带小孩的时间,微薄的工资要和丈夫AA制,分担家里开销。
更让她无法忍受的是,丈夫的精神世界与她根本无法共存和交流,她扫大街赚的工资,舍得拿来烫头发和买塑料花,而丈夫却认为这是城里人的矫情,是不会过日子的铺张浪费。
李红想过离婚,但在那个年代,一个女人没有房子,没有稳定工作,带着孩子,又没有娘家支持,在社会上根本没有立足之地。
她认命了,把“出走”和“重生”的希望寄托在女儿身上,甚至在女儿结婚生子后,又理所当然地承担起养育双胞胎外孙的责任——只为女儿可以在职场上后顾无忧,不再重复她的困境。
吴倩饰演的女儿,在这部电影里也很有意思。
少女时,她曾经睥睨母亲“不敢离”的懦弱,工作后,她会用新时代独立女性的姿态,与涉嫌性别及母职歧视的面试官对峙,在家里,她会体谅母亲的付出并对母亲的“小叛逆”做出力所能及的支持……
可当自己的事业发展和育儿职能发生冲突时,她会理直气壮向母亲索取,和父亲和丈夫一起,共同参与对母亲的剥削。
吴倩背后,是如今许许多多“女儿”和“儿媳妇”的一面镜子,社会体系给予女性的职场空间有限,为了争夺资源,她们总是不约而同选择挤压自己母亲或者婆婆的精力、时间以及自由意志,而很少要求丈夫或者男性长辈,以家庭成员的身份共同分担育儿职能。
这些我们习以为常又理所当然的家庭分工,在《出走的决心》里显得如此唐突又不公平。
应了那句“你发疯了,这个世界就正常了”,直到李红身体和精神都不堪重负,患上中度抑郁,甚至出现歇斯底里的自残行为,家里人才开始对她的“失职”和“自私“表示宽容,她也得以思考“日子还有没有别的过法”。
考驾照,找弟弟讨欠债,贷款买车,准备露营装备,研究路线……被耽误数次后,李红终于在一次激烈爆发的家庭争吵中夺门而逃,踏出自驾游的第一步。
正如丈夫曾经讥讽她的“地球没了你照样转”,在她自驾生活正式开始后,那个一直依赖她无条件付出来维持基本运行秩序的家,被现实狠狠整顿了一番,然后每个人都恢复了各自的职能,承担起自己本来就应该承担的责任。
丈夫饿了,是可以自己做饭吃的;女儿是可以强硬要求女婿分担育儿职责的;女婿也是可以调整自己的业务版块,腾时间出来带孩子的……女性是不必为了“懂大局”和“明事理”而自我祭献的。
许多人在讨论女性“出走”的时候都会说,女性要强大起来。这个“强大”最初说的是,应该去赚钱,至少赚到足够自己生活的钱。
事实是,经济问题解决了以后,还有其它要素也会把人变成傀儡,苏敏阿姨并不是经济特别窘迫的,但她感到被生活中的条条框框、社会强加给自己的过多义务与责任羁绊着,无法得到自由。
所以当她下定出走的决心时,她是强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