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的影像质感如此鲜明,足以让人过目难忘

喜欢《小丑2》,我的年度十佳。看电影是一件很私人的事情,当《小丑2》摒弃强戏剧性的表达,选择用相对克制的方式来挖掘和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那种冷静的、深沉的气质,反倒让我更为喜欢、更为着迷。

《小丑2:双重妄想》的好看,一方面体现在它对人的塑造与探讨之上,一方面则体现在它教科书级别电影美学的呈现之上。影片对“亚瑟”的细腻描绘,足以让我们体会到人的内心世界,给人的感觉很真实。

大家都关心“小丑”,却无人关心“亚瑟”,可无论怎样,他们都是实实在在的人。

当“亚瑟”最后望向镜头时,眼神里的黯淡与无力,其中所流淌的悲剧底色,实在令人触动。

而在表现“亚瑟”的内心与命运时,影片呈现的电影美学,堪称教科书级别。

镜头的运动、光线的应用、色彩的运用、构图的考究,一同构筑了一种高级的审美体现。

氤氲的氛围、暗黑的环境、冷色调凸显人性特点、鲜艳的红与黄则彰显人物个性,那些丝滑的长镜头,那些充满张力的特写,那些很显功力的场面调度,都是肉眼可见的好。

有一幕场景印象极深,“亚瑟”被押送着走出阿卡姆,天色阴沉,大雨直下,镜头俯视,四把伞颜色鲜艳,很有视觉冲击力。

而“亚瑟”昂着头,任由雨水淋在身上、打在脸上,似乎很享受似的沉浸其中。

那一刻的某种自由与清新,仿佛能溢出银幕,让人能深刻体会到“亚瑟”的心境。

很多人关心的歌舞元素,于我而言,并不突兀,而是恰到好处,为人物的塑造发挥了重要作用。

亚瑟或哈莉的每一次歌唱与起舞,都是动听的、是优美的,但更是意味深长的。

每一段歌舞,都不是废笔,而是雕刻人物内心情境的视听手法。

将镜头、色彩、光线、音乐、歌词、表演结合起来,我们可以更好地体悟“亚瑟”的内心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