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青松、班兴令:助力“寒门子弟”,促进社会活力
“寒门子弟”通俗上指原生家庭资源相对匮乏的年轻世代。他们大多生活在农村地区,往往在教育资源、就业机会、城市融入等方面处于相对劣势的地位。关于“寒门子弟”的讨论时不时会引发社会的关注。助力“寒门子弟”的发展不仅是社会流动的需求,亦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所在。客观、全面地解析“寒门子弟”的处境,需要我们从“横向”及“纵向”两种视野去比较。
从横向来看,人们常常把“寒门子弟”和“朱门子弟”二者加以比较。这个视角凸显了“寒门子弟”客观存在的相对困境。
首先,原生家庭资本会影响子女的教育资源获得。以入学机会为例,九年义务教育制度虽然缩小了城乡差距,但就高等教育机会而言,农村子弟仍旧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同时,入学只是一道门槛,农村教育和城市教育的质量也存在着一定差距。
其次,“寒门子弟”在就业方面可能也存在一些劣势。一些受教育程度偏低的农村子弟可能会选择背井离乡去城市寻求更多的工作机会,依靠建筑业、零售服务业或制造业等技术性较低的行业谋生。他们工作强度大,薪资水平有限,且劳动保障相对缺乏。
最后,农民工,甚至是农村出来的大学生还面临一个重要问题:城市融入。城市融入状况关系到他们的获得感、归属感和幸福感,但由于户籍限制,他们的工作选择、工作收入以及对社会服务的获得均可能不同程度地受到影响。
关于“寒门子弟”的探讨在每个国家,每个发展阶段都不鲜见,每个阶段关于这个问题的探讨也有不同的侧重点,我们不会回避相关的问题,但更关键的是要寻求破解之道。
从纵向来看,国家和政府为助力“寒门子弟”发展推出了多项有力举措,成绩斐然。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的扶贫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打赢了脱贫攻坚战,消除了绝对贫困,百姓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首先,经济上的进步是教育发展的坚实基础。教育扶贫政策帮助众多家庭困难的学生完成了学业,有效切断了贫困的代际传递。经济条件的改善使得农村家庭有更多的经济资本投入到孩子的教育中去,也有越来越多的农村家长在思想观念上进一步认识到了教育的重要性。在经济和思想的双重助力下,农村学子教育资源欠缺、教育质量偏差的状况得到了有效改善。
其次,在就业方面,多项就业创业扶持政策保障了农民工和大学生的就业创业。如2022年11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5部门公布的《关于进一步支持农民工就业创业的实施意见》提出,要支持稳定农民工就业岗位,引导农民工有序外出务工,促进农民工就近就业创业,强化农民工就业服务保障,实施防止返贫就业攻坚行动。这些措施保障了农民工的就业稳定,加强了配套服务保障。
最后,在城市融入方面,推动农民工在“家门口”就业创业,既能有效改善留守儿童及留守老人的问题,强化农村家庭建设,也能缓解农民工的城市融入问题。针对贫困大学生,诸多高校都有相应的就业创业扶持措施,包括经济补贴和就业创业指导等服务。另外,近年来,诸多城市为争夺高校优质毕业生,纷纷放宽落户政策,开展“抢人大战”,优化非户籍人口市民化的政策保障,为“寒门子弟”的城市融入开启了绿色通道。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寒门”一词的内涵在不断变化。显然,不仅仅是农村子弟,包括部分城镇家庭在内的“子弟”也都需要得到关注。我们追求的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这其中当然包括“寒门子弟”。
我们要完善强大的社会支持网络,畅通社会流动的通道,激励各行各业、各个人生阶段人民不同的中国梦,迸发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活力。我们要建设一个更加公平、开放、包容、活力的社会,这不仅仅是为了“寒门子弟”,因为社会保持有活力发展,需要所有人积极参与,一个都不能落。(作者分别是厦门大学社会与人类学院副教授、博导,厦门大学社会与人类学院硕士研究生)
热门相关:在遗忘的时光里重逢 一等狂后:绝色驭兽师 诛天至极 赞助商X 一品侍卫